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理財師關鑫認為,“啃老族”從小就備受家長溺愛,適應社會環境能力較弱,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有了工作後在經濟上還得依靠著父母。因此,擺脫啃老首先要讓他們自身獨立,養成理財的好習慣,慢慢擺脫依賴父母的想法。關鑫就如何擺脫“啃老”提出如下理財建議:
“‘五一’過完了,上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也都花得見底了。”“五一”小長假過後,在瀋陽一家保險公司工作的林先生走進辦公室就抱怨:這個月的生活開銷還得靠父母支持,有節的日子不好過啊!
與林先生一樣,現在不少年輕人成了“啃老族”,他們掙錢不少,但掙的錢還不夠他們花的,還要向父母伸手。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思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瀋陽有30%的年輕人還在靠父母供養,這些人認為吃父母、花父母的是天經地義,父母為子女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今年27歲的李志大學畢業後在父母幫助下找到了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除福利外,每月的工資大約在2300元左右。“我大手大腳慣了,經常與朋友聚餐,每個月的開支都很大,父母每月都得貼補我點錢。周圍的朋友還挺羨慕我,經常調侃我是‘啃老族’。”李志告訴記者,去年年底,他交了一個女友。在女友的影響下,他發覺自己不夠成熟,“啃老”讓他感到自卑。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日前做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現象,並有不斷擴大之勢,已從一种家庭現象演化成社會問題。
“我們小兩口每個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平時就是吃、穿、住、行方面的生活開銷,但總是不到一個月就花沒了,要不是雙方父母的經濟條件還不錯,經常地幫助一下,這日子還真難過。”市民董先生介紹,結婚三年了,他們的家庭一直沒有積蓄,每月連基本的收支平衡都保證不了。“就這事,我曾跟身邊的朋友探討過,可結果發現,他們不少人也存在著同樣問題。”
專家認為,現代年輕人從小生長環境比較優越,又受到父母的寵愛,使他們養成了高消費、攀比消費的習慣,在理財觀念缺乏的情況下,很難合理支配收入和支出。總之,是從小養成的無節制消費,造成了年輕人普遍“啃老”的社會現象。
對於掙錢不夠花的“啃老族”,可以通過基金定投節制自己的日常開支。近期股市震蕩幅度較大,指數也回落到較低點,但長期而言,經濟發展向好。“啃老族”可進行基金定期定額投資,選擇最近兩年表現較好的混合型基金或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投金額可定為500元。其優勢在於,每月成本平攤,風險分散,積少成多,複利效應明顯,長期堅持下來,能積累一筆較可觀的財富。而其中更關鍵的是基金定投可以充分培養年輕人逐漸形成節約和理財意識。
穩健投資購買理財産品
投資方向穩健的理財産品,根據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年收益率在4%-8%。與同期定期存款的收益水平相比,中短期理財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具有明顯的優勢,建議投資以中短期理財産品為主。對於有較強風險承受能力的人,也可以投資紙黃金、紙白銀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