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社記者楊溢仁
伴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的回升,8日央行進行了28天期正回購操作,發行規模為200億元,中標利率則繼續維穩。
“本週正回購的啟用有些超出市場預期。”一位參與招標的商行交易員向記者坦言,“畢竟上周才剛剛重啟了7天逆回購操作,此番轉換,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意外。”
對此,國海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陳瀅認為:“事實上,28天期正回購旨在增加6月份的資金供給,和7天逆回購的作用並不相悖。反而體現出管理層穩定資金面的意圖,而在逐步增加流動性的目標下,公開市場操作開始更趨於靈活。”
中債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收盤,銀行間資金狀況同樣趨於改善,回購利率全線下行,其中1天、7天回購利率分別較前一交易日下跌48.5和6.2個基點,至2.482%和3.708%。這無疑也為正回購操作提供了空間。
陳瀅指出,雖然上週四進行的650億元7天逆回購將在10日到期,但財政部已于7日公告稱,10日將進行6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招標,期限六個月(182天),兩者基本能夠實現對衝。
顯然,就現階段央行的操作特點來看,相比于降準的一次性釋放資金量,央行或更傾向於以逆回購、國庫定存等方式緩步穩定地調節資金面。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近期央行已兩次停止正回購並於上週四重啟逆回購操作,但未來8周趨勢性遞減的到期資金規模依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大規模投放流動性的可能。而本週即使再度實現凈投放,規模也將較前幾週明顯不及。
因此,多數券商研究員預計,在存準率沒有再次下調的背景下,後續貨幣市場資金面依舊有趨緊的可能。
順德農商銀行研究員歐志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逆回購和存準政策並沒有太多直接的聯絡,逆回購僅是應對短期資金面的波動,而存準則是應對長期資金供求的工具,央行不會用短期工具代替長期工具使用。存準調整與否還是要看外匯佔款,如果外匯佔款下降,逆回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採取調準的手段。
此外,若單從資金面考量,根據券商估算,5月公開市場能夠凈投放的流動性預計在1500億元左右(不包括逆回購),不如4月的2500億元;而財政存款增長與4月相當,在3000億元-4000億元之間;外匯佔款預計難有明顯貢獻。由此判斷,5月上述三個方面所能提供的流動性可能與4月類似,呈現凈減少狀態。
正因為如此,如果央行不進一步釋放流動性,那麼資金利率的中樞水平可能繼續抬升,突破4%,屆時資金面將從“偏緊”轉為“較緊”,這跟央行政策放鬆方向顯然是相悖的。
總而言之,財政存款的壓力、加上外匯佔款的減少,若5月份不降準,資金面或較4月份更為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