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們只賣白酒,奶酒一年前就不賣了。”4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蒙古赤峰市黃金大廈附近的“草原豪博爾特産總匯”詢問是否有奶酒時,售貨員這樣回答。
“草原豪博爾”售貨員態度謹慎,很可能與當前風聲緊有關。不久前,有關內蒙古假奶酒事件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在記者到達赤峰市時,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對奶酒行業進行了突擊檢查。
奇怪的是,“赤峰草原豪博爾酒業有限公司”本身擁有奶酒生産資質,按理説,假奶酒事件對它沒有影響,為何售貨員還如此謹慎?記者致電其他有奶酒生産資質的企業時,這些企業也都表示不再生産奶酒。有赤峰當地酒業資深人士劉明亮(化名)對記者稱,之所以某些有證企業也如此謹慎,是因為他們生産的奶酒也存在勾兌的情況。
赤峰市工商局一份發佈于2011年6月的《關於清查問題奶酒、配製酒的通知》指出,“個別取得奶酒食品生産許可證企業,未按奶酒生産工藝生産加工奶酒,也採取‘勾兌'方式生産以假充真奶酒。”該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一年過去了,這樣的情況仍然存在。記者調查發現,“持證”勾兌奶酒的行為不是個案,而已成為赤峰奶酒行業的普遍現象。
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內蒙古赤峰
/現狀篇/
假奶酒橫行 企業“持證”勾兌
“我們天天在外面跑,赤峰哪兒還能找到馬?現在哪兒還有真正的馬奶酒啊?”在赤峰調查的幾天,出租車司機一聽到記者提到奶酒,都會作出這樣的反應。
假奶酒充斥市場
在赤峰人看來,真正的奶酒是“馬奶酒”,即蒙古族牧民用古老的家庭作坊式生産工藝,將馬奶發酵製作而成。資料記載,奶酒也是我國最早的酒種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不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奶酒的産業化進程也在加快,其工藝和材料更加多樣,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馬奶酒”了。
據赤峰當地酒業資深人士劉明亮介紹,現在奶酒的主要原料是牛奶和乳清。依據 《奶酒國家標準GB/T23546》的解釋,奶酒是“以動物乳、乳清或乳清粉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等工藝釀製而稱的飲料酒”。也就是説,只有發酵型奶酒與蒸餾型奶酒兩種奶酒類型,且生産原料必須採用乳或乳清,經過微生物發酵後,再進行加工製作所得的産品才能稱為真正的奶酒。該國標于2008年通過專家組評審,並於2009年12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
“標準規定必須要經過這一生産工藝過程,否則不能稱其為奶酒。”劉明亮介紹,由於完全發酵釀製的奶酒還有一些膻味,很多人喝不慣,因此現在市場主體是蒸餾型奶酒,即在發酵基礎上,再進行蒸餾,酒體為無色透明液體,接近於白酒。
“十年間從外地來內蒙古旅遊、經商、合作的人越來越多,奶酒迎合了這樣的市場需要。”據赤峰市當地媒體人士介紹,奶酒的興起伴隨的是內蒙古整個旅遊産業的發展。由於奶酒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特別是馬蹄型、彎把型、馬頭型和元寶型等富有鮮明民族風情的皮囊包裝,奶酒成為熱門的民族禮品。
赤峰並不是首個發現奶酒産業商機的地方。當地一酒業人士介紹,包括康莊、龍駒、乳香飄在內的酒廠生産奶酒比赤峰還早。赤峰市的寧城老窖酒廠是當地最早生産奶酒的企業之一,其下屬公司寧城元力保健酒業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並於2003年前後開始生産“草原湖奶酒”系列,隨後,赤峰市開始了奶酒生産的熱潮,大大小小的酒廠都加入進來。
“廠子多,品種多,腦子活。”劉明亮這樣形容當時赤峰市蜂擁上奶酒的情景,幾乎是一覺醒來,原先70~80元/瓶出廠價的發酵型奶酒廠商們發現沒了生意,大街上到處是奶酒,且價格遠遠低於他們的出廠價,“一夜之間奶酒的價格被打到谷底”。
赤峰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監管科科長王建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2010年初,赤峰市市面上約有30多個奶酒品種,魚龍混雜。雖然2009年12月1日奶酒的國家標準正式頒佈施行,內蒙古地區要求白酒企業必須申請且擁有奶酒生産許可證才能生産並銷售,但王建華稱,2010年初赤峰幾乎所有小酒廠都在生産奶酒,且均只是白酒的許可證。
“這也是短時間內奶酒市場價格劇烈下滑的主要原因。”劉明亮認為正是“勾兌”奶酒橫行,讓整個市場陷入了混亂。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常規,需要15斤鮮奶為原料發酵才能生産出1斤奶酒,15斤鮮奶按當前市價在30元左右;即便是從市場上購買乳清,按當前約2萬/噸的價格計算,生産1斤奶酒的乳清成本約為20元左右,“外加設備折舊、人力成本,1斤發酵型奶酒的出廠價怎麼也得40~50元。”
此外,發酵完的奶酒酒精度只有十幾度,而蒸餾型奶酒是在發酵的基礎上再進行1~3次蒸餾,酒精度越高,蒸餾的次數越多,且蒸餾過程中營養損失較大,這就使得同體積的蒸餾型奶酒的成本高於發酵型奶酒,且度數越高,成本越高。1斤48度的蒸餾型奶酒出廠價約達70~80元。
除了“無證經營”外,小酒廠們普遍違反了國標中所規定的工藝,而直接使用食用酒精、白酒基酒(或不加入白酒基酒)為主要原料,添加奶油香精等勾兌調製成奶酒,製作簡單、速度快,成本低廉,“成本高的也不到10元/斤。”劉明亮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赤峰調查期間,問到的出租車司機、商販均表示,當地人只喝白酒,不喝奶酒,“因為沒有真貨”。
有證企業“持證造假”
“從2010年上半年開始,赤峰市工商局就對市場進行了多次嚴格的清查,可以説現在的情況要好多了。”赤峰市工商局副局長宋海軍4月28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
該市工商局2011年6月發佈的《關於清查問題奶酒、配製酒的通知》顯示,從2010年3月開始,赤峰市工商局開始對上述非法生産奶酒的行為進行了清查。王建華表示,截至4月28日,共檢查各類酒類經營戶3269戶,清查出問題奶酒30余個品種2933瓶,立案24起。
然而,有關人士透露,正是在工商加大清查力度之後,即2010年5月之後,質監部門受理申辦奶酒生産許可證的數量激增。上述《通知》顯示,2011年6月取得奶酒生産許可證的企業有6家,記者從赤峰市質監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仍然只有這6家企業擁有資質。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4月23日在官網發佈的 《內蒙古自治區奶酒生産企業名錄及産品商標》也顯示,赤峰地區有奶酒資質的企業包括蒙原喜順、原野牧歌、鼎淳、草原豪博爾、喜順等品牌及位於寧城縣的八里罕酒業有限公司。
市場準入審核嚴厲,30多個奶酒牌子只允許6家生産,按理説,市場環境應該進一步向好。然而,4月下旬,一地方媒體報道説,目前奶酒造假的重災區在赤峰市,一度有大約20家左右不具備奶酒生産許可的白酒企業在生産和經銷奶酒。該報道引述某酒業業務員的話稱,目前充斥在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奶酒,80%都是用奶精勾兌的。
難道是在有關部門清查後,小酒廠又死灰復燃,假冒有證企業的品牌來擾亂市場?宋海軍表示,清查過後無證的奶酒品牌幾乎絕跡,據他了解,假冒有資質企業的奶酒非常少。
如果宋海軍的話是真的,那麼當前市面上均是有資質企業生産的奶酒。這也與記者在赤峰市場上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記者在赤峰市酒類批發集中地——火花路多家 “蒙古特産”店發現,除了赤峰當地有資質企業生産的奶酒外,還有百吉納、龍駒等內蒙古其他地區的奶酒品牌,鮮有無資質産品。
“以前是無證生産造假,現在是有證生産劣質奶酒。”劉明亮一語道破。在他看來,赤峰當地奶酒企業甚至包括內蒙古的相關企業真正做奶酒的少之又少,“勾兌”已經成為奶酒市場的“潛規則”,有生産資質的企業更是造假主力軍。
赤峰市工商部門相關人士也坦承,當前的市場情況是“無證的偷著賣”,由於清查力度較大,幾乎很難見到;有證企業則是“拿著合格資質,從事非法經營”。記者在赤峰市場上發現,本地有資質企業生産的1斤裝奶酒單價多在10~20元,最低零售價達到9元/斤。
另一個證明是,在2011年底國家質檢總局網站刊登的一篇 《內蒙古質監局借鑒乳企監管經驗整頓規範酒類企業紀實》的文章顯示,2011年下半年內蒙古開展了食品互查行動,奶酒企業全部被列為必查企業。檢查發現,即使在生産旺季生産的企業也沒有幾家。內蒙古質監局食品生産監管處相關負責人在文章中稱,當時有98%的奶酒生産企業處於停産狀態。
奶酒企業停産,市面上為何還有那麼多奶酒在賣?只能是勾兌而成。該負責人也在文中表示,上述情況足以説明奶酒質量安全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