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劉東亮:人民幣外匯市場三大焦點急需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5日 0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和訊銀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劉東亮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

  本文章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獨家授權和訊網發佈。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人民幣波幅放寬、允許銀行隔夜持有美元空頭等新政推出至今,已過去3個交易周,從市場表現來看,波幅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放大,反而較新政出臺前收窄,即期匯率的波動率已大幅下滑至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市場價格的窄幅波動,凸顯出成交量下滑與銀行的謹慎心態。境內的人民幣市場,參與主體為銀行,銀行的交易大體分為兩部分,一是代客盤,二是自營盤,在擴大波幅前,自營盤對活躍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擴大波幅後,銀行普遍收斂了自營盤交易,市場活躍度因而下降。

  兩點原因導致了銀行的謹慎心態,一是擴大波幅後,使得價格邊界擴大,就好象在小島上住慣了的人,突然來到廣袤的大陸,四顧頗有茫然之感;二是允許銀行隔夜持有美元空頭後,市場的雙向風險突然加大,機構間的博弈局面被放大,但卻並無“趁手兵器”可用。在這些因素制約下,我們不僅沒有看到市場的活躍,反而看到銀行主動收縮了自營盤頭寸。

  對於接下來人民幣外匯市場的運行,以下幾點急需破題:

  一是中間價的形成機制。中間價對人民幣匯率一直起到“推波助瀾”或是“定海神針”的作用,在過去幾年間對於推動人民幣升值,或在市場出現極端價格變化,穩定即期匯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此次放寬波幅後,我們看到中間價與即期價格的價差不斷拉大,特別是4月底以後,中間價連續大幅高開,但即期匯率穩如泰山,5月2日這天中間價與收盤價的價差高達400點,相當於即期價格波動0.6%,但實際當天的即期價格波幅僅有0.15%。這種局面的出現,凸顯出市場並不認可中間價的強烈信號。雖然央行可以依靠中間價來引導市場的波動,但長此以往,顯然不利於市場因素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改革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在不放棄央行主導權的前提下,可考慮加大市場力量,特別是做市商銀行對於中間價意見的權重,使得中間價與市場價格能夠大體一致運行,避免脫節走勢。

  二是活躍市場。目前即期匯率死水微瀾的局面顯然不能長期持續,但結售匯市場基本由國有大行和主要的做市商股份制銀行所構成,交易思路和交易風格趨於一致,急需新的交易主體參與,市場參與的主體越多,越能全面反映市場的不同觀點,活躍度也就會越高。

  三是新産品的推出。雙向波動與波幅放寬後,無論企業還是銀行,面臨的匯率風險都大幅上升,原有的遠期等産品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展,而市場活躍度的提升也有賴於更多産品入市。因此,有必要加速期權、期貨等衍生品的發展,期權雖然已經推出,但市場流動性極差,而雙向波動則為期權的發展提供了天然土壤。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內有一種不正確的傾向,即談衍生品色變,似乎衍生品就是洪水猛獸,但這種想法大可不必,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衍生品將不可避免的被擺到臺面上來,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衍生品雖然可能帶來潛在損失,且可能加劇市場的投機性,但其在風險對衝、産品選擇、活躍市場等方面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如何在人民幣外匯市場上創設、運用更多的衍生品(以遠期、期權為基礎)以及衍生品組合,將會成為未來幾年間人民幣市場的熱門話題。

熱詞:

  • 外匯市場
  • 中間價
  • 人民幣升值
  • 人民幣匯率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