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文化産業投資氾濫 9成産業園區沒有基礎便上馬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6: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企業家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化産業熱潮來襲,這是一個沒人關心“文化”但所有人關心“産業”的時代,“文化造富”正演繹著新一輪的悲喜劇。

  浙商創投合夥人李先文最近被朋友稱為“拼命三郎”。作為浙江投資圈內最勤奮的投資人之一,他最忙碌的時候平均一天看四個項目、飛三個城市,“忙得連孩子都顧不上生。”李先文開玩笑説。但即使這樣,他還是感到很焦慮,“害怕在這個領域被對手超過。”

  李先文所耕耘的領域是這幾年大熱的“文化産業”,這也是他所在的浙商創投最為看好的領域。因為在2009年投資了華策影視(300133),創下了85倍市盈率和約十幾倍回報率的亮眼成績,浙商創投嘗到了“文化”的甜頭。但他們很快發現,尋找下一個“華策影視”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了。“現在投資文化産業PE好比這幾年的房價,追漲殺跌。這兩年‘文化’像金子,只要稍微沾點邊的,他都恨不得能比別人貴上一倍。”李先文發現很難找到像華策影視這樣性價比高又“謙虛”的標的了,而且他還面臨近百家同樣覬覦這個蛋糕的競爭對手,個個都來頭不小。

  “如果有一個行業目前可以用‘人傻、錢多,速來’形容,那一定是文化産業。”作為一家著名文化産業基金的投資總監,劉斌(化名)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描繪著行業的繁榮程度。

  在他看來,是時候拋棄鋼鐵、汽車、房地産等老舊沉悶的投資機會了,這些曾經的支柱産業正在漸漸老邁和失去光彩,文化産業則成為政策與資本的“新寵”。目光所及,影視、動漫、出版、傳媒等凡是能與文化搭上邊的行業,都在迅速膨脹,估值飆升。

  “淘金熱正在蔓延這個行業的每個角落。”他説,新媒體、數字出版、拍電影、做發行,只要有機會,錢不是問題。根據新元文化産業俱樂部對於文化産業投資基金的調查,2011年全年投資就達到了600億元,而2012年文化産業相關投資預計會超過1000億。

  劉斌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政策環境向好,二級市場文化類的上市公司估值高,只要有人願意買單,企業就能上市,投資人就能賺錢,這些熱錢的投資熱情將繼續高漲。

  不管是政策利好,還是忽悠得高明,文化産業投資的確到了一哄而上的境地。但大量新公司創立的同時,危機與泡沫也同時顯露。3月22日,因為無力承擔鉅額負債而開槍自殺的杭州雅緣影視製作公司總經理陳衛民,為這個正在“大躍進”的行業敲響警鐘。陳衛民的公司就像浙江的許多影視公司一樣,希望在看起來風生水起的影視劇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他請來了黃聖依和朱孝天打造了電視劇,但卻沒有挽救自己的失敗。

  儘管如此,光環與標桿仍然刺激著行業的投資熱情,刺耳的聲音很快被淹沒,人們只聽到了資本市場的狂歡。80倍的市盈率、100萬一集的片酬、300萬一集的版權,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天文數字,而今,這已經成了基準價。

  膨脹,膨脹

  “如今投資文化行業,回報率不亞於當年的房地産。”厚德雍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登偉告訴《中國企業家》,版權尤其是新媒體版權將會是下一個“房地産”市場。

  以影視行業為例,他列出了一連串數據:前年,一部品質好的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每集也就幾百到數千元,拿一部劇也就幾萬塊,而去年一集就漲到10萬元左右。而今年“100萬一集”成為某些電視劇的起步價,《甄傳》的電視臺版權價格甚至超過300萬元一集,視頻版權也接近這一數字。

  行業大熱,投資影視的成本也水漲船高,迅速催高了參與者的收入,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演員的片酬。《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編劇余飛對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原來片酬只有三萬元一集的某女演員,在演了某部電視劇之後對外報價已經變成100萬。“現在是每拍完一部戲,片酬自動會往上漲,沒有一個演員認為自己不該值這麼多錢。”

  其次水漲船高的是編劇。“原來我們聽説一個編劇居然賣出三萬元一集的價格,都覺得簡直就是現在的‘高富帥’,但現在看來也不過就是普通人了。”余飛説,現在頂級編劇身價在一集30萬-50萬之間,但這類編劇在全國可能不超過20個。介於中間檔次的編劇則膨脹很快,原來不過拿著3000元入行價格的新手,現在也敢叫價三萬一集。

  不僅價格,編劇的産量也在大幅上漲。2011年中國電視劇産量為15000集,而播出量只有一半左右。2012年受到“限娛令”影響,電視臺加大了電視劇的播出量。全國影視公司申請立項拍攝的電視劇達到三萬多集,數量翻了一番,競爭更加慘烈,3/4的電視劇將無法播出。膨脹的電視劇産量又催生了巨大的劇本需求。

  供需嚴重不均衡的情況下誕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定金編劇”,他們把投資方忽悠得五體投地,但往往拿了定金之後要麼長時間不出大綱,要麼找“槍手”代筆,粗糙無比,到最後投資方還得再找人重寫。往往成熟的編劇也只能保證一年穩定在兩個劇本,現在大量的投資和拍攝需求使得一些編劇不得不擴大自己的産能,原來的“定金編劇”和“槍手”都不夠用了。

  “文化産業現在處在一個快速成長期,所以把它跟前幾年的房地産市場相比是有道理的。”新元文化産業俱樂部秘書長劉德良分析,因為文化産業可以包涵的內容太大,邊界太寬,出現的問題是熱度不均衡,比如影視行業有大量電影電視劇上不了院線也進不了播出平臺,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泡沫效應明顯。但其它細分領域,例如出版、動漫等卻無米下鍋,所以造成分配的冷熱不均,這一點也跟房地産市場的發展規律頗有相似,一線城市總是過熱,二三線城市則發展緩慢。

  互聯網分析師錢皓在微博上貼出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外排名前1000名的富豪財富來源截然不同。中國富豪排行榜中涉及娛樂與文化産業的只佔1.4%,遠低於全球9.1%的比例。雖然現在中國富豪排名第一的行業仍是房地産,但文化行業蘊藏的大量“造富”機會正是資本爭先恐後進入的主要動力。

熱詞:

  • 文化産業
  • 文化創意産業
  • 産業
  • 文化企業
  • 證監局
  • 黃聖依
  • 投資總監
  • 投資報告
  • 投資機會
  • 産業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