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王志文 世界可以變我這兒不能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人物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南方人物週刊》封面人物王志文

  王志文

  王志文和妻子陳堅紅

  電影《墨功》劇照,劉德華(左)、王志文

  對話王志文:演員的工作就是創造精確(附圖)

  試圖理解這個人,不妨將他演過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疊加起來——善良、專情、理性、愛自由、能自省、性急、缺乏耐心,有一點嬉皮笑臉,有一點不懂計較,還有一點,傻傻的天真

  本刊記者 李宗陶 發自上海

  家裏的大樹倒了

  那時候的男人女人都特別能幹。家裏的沙發、電扇、檯燈、魚缸、做煤餅的模具,是父親做的。家裏的飯菜、孩子們的衣服鞋子,是母親做的。3個兒子頭髮長了,母親替他們理髮——一塊黑綢係在脖上,水銀般瀉下,隨時消融落髮。一袋麥乳精買回來,分成3份,裝進3個玻璃罐,每個罐上貼一小塊橡皮膏,上面寫著:老大、老二、老三。

  王志文6歲那年得了急性腎炎,父親每週背著他去兒童醫院,捨不得坐公共汽車,得步行40分鐘到一個小時。6歲男孩總説,讓我下來自己走吧。高大的父親説,生這病不能累,仍背著。父親回去告訴母親,這孩子懂事,背著他能感覺到他在不斷往上聳,在幫我提勁,想讓我省點力氣。腎炎不能吃鹹,母親會特別做些不帶鹽的小黃魚,諸事悉心照料,以至二哥都有點眼饞。吃藥都是主動,打針從來不哭,6歲的孩子知道,只有快點治好,大人才省心。

  節儉、實惠、精緻、體面,井井有條,相親相愛。這個位於上海普陀區南趙宅的五口之家是王志文18歲前生長的地方,跟那個年代大部分尋常人家一樣,工資100塊,生活蠻愉快。收音機裏姚慕雙、周柏春、筱生咪、孫敏等人表演的滑稽戲,保爾莫利亞樂隊、詹姆斯拉斯特樂隊演奏的輕音樂,孫道臨、畢克、童自榮、邱岳峰配音的電影錄音剪輯,就是文化生活。

  1979年10月17日一早,父親正要去大隆機器廠上班,發現老三又踢被子了。他把兒子的細胳膊細腿重新放回妻子做的薄被之下,掖好。王志文醒來,跟父親對視一眼,笑笑。父親送母親到菜場,母親忽然回過頭,發現丈夫在看她,兩人對視一眼,笑笑。母親後來説,那天,真的有些不一樣。

  當天中午11點多,一輛車從父親身上軋過。直到傍晚,大哥才回來,“爸爸出了一點事情”。噩耗延至第二天公佈,母親當場暈倒。那年,王志文13歲。

  家裏的大樹倒了。大隆機器廠曾有意讓老三去頂替,做母親的捨不得,用她的寧波上海話講:老肉麻的。

  日子依然過得井井有條,相親相愛。只是,每當放學回來,遠遠看到生煤爐的母親被濃煙嗆得咳嗽,深夜假裝無意搭上母親臉頰的手又觸到眼淚,王志文會不安。他塗改挂了紅燈的考卷,摹倣媽媽簽名,站在她跟前唱“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或者“浪奔,浪流……”,是希望母親解開愁眉,露出笑容。

  爬也要爬進考場

  上海宜川中學出過一些人物,其中兩位是王志文和劉翔。據説劉翔得知自己有這樣一位校友,特意請校長找出當年王志文的集體照來看。

  初中時代的王志文音形俱佳,會講多種方言,隨便表演一段滑稽戲就能將老師同學逗得笑哈哈。初三那年,他報考上海曲藝劇團。

  曾任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團長的王汝剛告訴記者,王志文的表演才華在少年時代就顯露無遺,他具備一些當演員的基本素質,比如敏感、敏捷、表現力強。據他分析,王志文當時會唱許多歌曲,但沒有表現出對地方戲曲的熟悉,再加上五官端正,“喜感”不強,可能因為這些原因,沒考上。“也好,曲藝界少了一個笑星,影視界多了一位戲路寬、能演到骨子裏、卻從不嘩眾取寵的好演員。”

  上海南京東路當年有個大世界,大世界裏有個青年宮,青年宮成立了中學生藝術團,王志文考進了團裏的話劇隊。同隊還有肖雄、馬曉晴、陸英姿、金煒,日後各有建樹。

  “他來的時候也就十五六歲,很調皮,一到下課人就不見了。當時,我們在4樓上課,一直到上課鈴響,他才氣喘吁吁地跑上來。”話劇隊負責老師雷國芬説,當年請來給孩子們上課的李家耀、陳奇等知名演員,以及陳茂林等十多位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的老師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分文不取,對這些喜愛藝術又有天分的孩子傾注了大量心血。

  “80年代初,大家對於自己的勞動應該獲得什麼樣的價值沒有概念,也沒人建立這樣一種供求關係,大家以不收錢為榮、為高尚,談錢,這不好意思吧——今天我仍然覺得談錢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兒。我並不認為當年老師不收費是對的,但今天各種為孩子們開辦的所謂興趣班,是不是就該以收費為惟一目的呢?”王志文説,父親去世時,他正懵懂,青年宮時期的老師們,教他走正道,讓他養成了一些好習慣,以及做人從藝不可或缺的“格”。

  “每個週日,半天。排些小品,學習對詩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表達,練習普通話、發聲,進行形體訓練,類似于大學表演係頭兩年學的那些。它培養你的協調能力,藝術最終講求的就是一種協調。”

  有這幾年墊底,1984年王志文去北京電影學院成都考點面試:第一名。這次旅行頗不易,先是向母親開口“借我200元,今後還您”,母親聽了有點難過,怎麼能説借呢?有理想就儘量去實現吧。

  王志文拿著東拼西湊來的200元,帶著母親做的盒飯、乾糧水壺,坐了三天兩夜的硬座,把報紙捻成團塞進因乾燥流血的鼻孔,坐累了躺倒在座椅底下……到了成都寄宿老師的親友家,每天給母親寫信彙報進展。成都兩周,他寫了12封家信。

  得勝歸來,不想飛來橫禍。6月22日,王志文騎著自行車被飛速行駛的卡車撞成骨折,醫生叮囑臥床3月靜養,還説,有可能跛。7月7、8、9三天高考,也是藝術類院校考文化課的日子。王志文對母親説:“我就是爬也要爬進考場。”

  一生遇到很多“貴人”

  七十多歲的朱榴亭老師當年是上海市馬當中學的黨支部書記。她接到記者電話,聽到“王志文”3個字,隨後的話裏全是溫暖。

  “一連串的巧。”她説。上海市藝術類院校招生的文化課考試只有那一年安排在馬當中學,考場規則是“考生獨自進場”。那天,她作為主考老師正在巡視,門口值班老師來報,快去校門口看看。

  “我一看,大吃一驚,七八個小青年抬著一塊木板,上面躺著個愁眉苦臉的小夥子。他不能坐,不能立,還發著高燒,顯然不能獨自進考場。他們把情況一説,我不知怎麼,腦子裏就只有一個念頭:這是決定一生命運的事情,應該讓他進來。別轉身,我就到總務處跟主任説,看看有沒空教室。也巧,隔壁就有一間,於是把課桌拼攏來,讓他躺著。再吊下一塊木板,把考卷鋪在上面讓他答題。我又關照衛生室老師,重點照顧,她就拎了鉛桶,裏面放上冰塊,放在他身邊給他降溫——天氣很熱,他又發著高燒。”

  當時,北京電影學院負責政審的劉國平、陶福慶老師已到上海,找到朱榴亭説,不管這考生考得怎樣,我們招定了。結果,王志文以文化課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被北電表演係84班錄取。

  “我只要認準一件事兒,會矢志不渝,從心出發。”王志文説。

  “照説,這只是一面之緣。講得難聽點,從此也就再會了。但王志文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兩個月後,他找到我辦公室,説他考上了,要去北京上學了,特地來謝謝我。我這才看清楚他的樣子,瘦歸瘦,但朝氣蓬勃,討人喜歡,老好白相的。”朱老師説,“我當時就問他,怎麼會想考電影學院的,他説初中去譯製片廠配過音。我請他表演一段,他就演了一段《王子復仇記》裏哈姆雷特怒斥母后的片斷,聲音很好聽。”

  “後來許多年,都是在電視裏看到他。大約2008年3月,突然接到他電話。我當時已經退休,搬家搬了3次,電話也變了。他説一直在找我,想請我參加他的婚禮。他跟未婚妻一直講,要找到朱老師,還請他的哥哥來找過,最後是通過公安局戶政科的朋友找到了我。

  “他是4月1號結婚,頭天打電話來關照,讓我帶上每天需服的藥,多帶件衣服,晚上回來要冷的——那麼週到。”

  有情有義也是王汝剛的感受。他在《紅粉》片場結識王志文,一見如故,從此有交往。在王志文30歲生日那天,他應邀出席宴會,第一次見到王志文的母親,也才知道王志文的身世。“那天,他説三十而立,擁抱他媽媽,眼睛裏全是眼淚。他是一個細膩、重感情、懂體貼的上海好男人。”

  “母親酷愛吃大閘蟹,但她嫌貴,嘗了一隻之後就連説飽了飽了,可我知道她10隻都不嫌多。有天就騙她説附近有家店在打折,20塊一隻,帶她去吃。她問旁邊服務員多少錢一隻,人説20。她一聽樂了,湊到我耳邊説:那就再多要幾隻!……我跟母親相處的原則就是:報喜不報憂,所有不如人意的消息,一律結束在和她見面之前。”王志文至今保存著父母結婚時的傢具,父親做的椅子,童年用過的碗……他需要適時看到它們。

  王志文説,他這一生遇到許多貴人,他怕報不過來,挂一漏萬。其實,那不過是一些善良的人。

  有大師潛質

  在王志文的記憶裏,電影學院是一群人,一種潛移默化。年齡最小、內向、形象不那麼像演員、課程出乎預想的隨便,交作業那麼勉強,尤其,老師告訴他,我們招你來是當老師的。王志文有種種不適,提出退學。

  接任班主任的齊士龍教授送他兩個字:堅持。“我覺得他的文化感很好,聲音很好,文化功課也好。他會的東西很多,有次他送了把扇子給我,自己畫的扇面,題的詩。”王志文糾正説,那不叫畫,也不叫詩,是塗鴉,涂的是荷花,落款是自刻在硬橡皮上的章。

  齊士龍談到瀟灑。他説王志文身上有一種豪氣,一種難以言表的不恭,一種逆向生長的力量。個性的解放、釋放,在80年代末的新生代中已經完成得較為徹底,相對於78級的張豐毅們,他們已然告別正統,承接時代的饋贈。

  “有一次排戲,講一個日本兵臨去中國前,和自己媳婦上床告別,趕上領導來看排練,我都不得不在旁邊喊停停停!真放得開啊,時代不同了,觀念太解放了。”齊士龍説,日本兵是王志文演的。

  如今,王志文4歲的兒子也會講“個性”。他展示自己的畫作,並告訴父親,我這是個性的畫法。

  在校期間,導演張建棟執導影片《老三屆》,找來了葛優、濮存昕、王志文一起演出。當時,每人拿到片酬300元。

  在校期間,他曾被張軍釗找去演《弧光》。一個月後,導演告訴他要換人,理由是:你不會演戲。這件事是個刺激。

  只有一個人,一個同樣沉默的人,導演係84級進修班的王冀邢,有次不經意地對王志文説:“你們班也就你不錯。”這句話對王志文來説,很重要。

  1988年畢業,王志文到中央戲劇學院報到,放下行李,就去拍王冀邢導演的《秘密採訪》,演一個記者。這是王志文的第一部電影。多年以後,當他自己張羅電視劇《黑冰》時,請來王冀邢執導。

  導演黃建新看了《秘密採訪》,記住了王志文。“他很有特點,能讓人一下子記住,這也是我用演員的習慣。”正身兼3部電影監製的黃建新在巨忙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我一打聽,是校友,還很年輕。後來他一部一部拍戲,《南行記》、《過把癮》,大家都説他是好演員,但也説他對劇本很挑。1998年,我把孫小薇的《心靈風暴》改成《説出你的秘密》,想拍一個反映城市中産階級心理的戲。我記得帶著劇本去找他,見面挺投緣,他一下子就説,不用看了,我演。

  “有場戲是在上海國貿中心的地道裏拍的。他攔住江珊演的妻子(撞了人逃逸),接著就是一大段對話。那個鏡頭我喊停時,一下子就意識到這場戲不可能再有第二次。通常一個鏡頭我要拍十幾遍、二十幾遍,但我知道那個場景沒法再來了。有十多分鐘,現場沒一個人説話,志文和江姍也都垮了。演員真是一個了不得的職業,好的表演能有多大的場,那一刻你就能知道。演員是個極為勞累、艱苦至極的職業,因為它要‘走心’;許多喜劇演員都是抑鬱症患者,因為輸出快樂太多,不知如何面對現實生活。而現在,大家還都以為這是個撞大運的行當。

  “好演員是要有天分的。他一定是極為敏感,對聲音、形體、氣味都極度敏感,對事物有獨特的感受。但光有這些還不夠,他必須學會表達,這是一個把他接收到的東西轉換的過程。表達是一種技巧,可以學,也必須學。表演裏融合了理解力、分析力、表現力,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複合體。憑天分表演的人也有,但他走不遠。好的演員一定需要文化內涵的支撐,看英國演員勞倫斯奧利弗(《王子復仇記》中飾哈姆雷特)爵士的修養……

  “明星可以包裝,可以一茬茬換,但好的演員必須以一生的修為來達到那個境界。王志文用時間證明了他是這樣一個好演員。我享受他在片場帶給我的驚喜。”

  許多年前,陳凱歌説,王志文演戲,在豪放的同時可以自如地捕捉各種細膩的感受。趙寶剛説,他相信王志文是個有成為表演大師潛質的好演員。這3位,與王志文合作最默契。

  人到中年

  如今,好演員已人到中年,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愛上高爾夫,遊歷在15-25攝氏度的高球場上,一次次打出80桿左右的成績,如癡如醉。他的作品在銀幕熒屏間傳遞,他的個性通過各種所謂事件彰顯,他與某類媒體、某類製片方的不相融類似雞同鴨講的不幸,也有雙方思維、行事的慣性。

  黃建新説,他不喜寒暄、説場面話,他眼裏有是非,須有深度溝通才能與他成為朋友。一旦成為朋友,他是輕鬆的、有趣的、重情的。

  試圖理解這個人,不妨將他演過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疊加起來——善良、專情、理性、愛自由、能自省、性急、缺乏耐心,有一點嬉皮笑臉,有一點不懂計較,還有一點,傻傻的天真。

  4月8日,北京,2011中國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慶典上,九十多歲的藍為潔(湯曉丹夫人)拉著王志文的手説:“我就喜歡你,沒脾氣能叫藝術家嗎?”

  二十多年來,母親時常對他説:“你脾氣要好一點。”

熱詞:

  • 王志文
  • 文音
  • 文化課考試
  • 個性
  • 王子復仇記
  • 貴人
  • 秘密採訪
  • 過把癮
  • 老三屆
  • 説出你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