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交強險對外資開放已經正式實施,市民可以到外資保險公司辦理相關保險。但記者採訪的多家4S店均表示,尚未與外資險企合作。專家認為,外資險企的介入,將對原先在車險中存在的保費制定、賠率計算、理賠週期等問題給出更好的“示範性”,但近期來講,內、外資險企車險所佔有的格局或難改變。
4月30日,《國務院關於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將交強險條例中原有的“中資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准,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修改為“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准,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這一改動,標誌著我國正式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交強險市場。
據了解,交強險是首個由國家法律規定實施的強制保險,且在我國正式實施已接近6年時間。在條例修改之前,外資險企一直被“擋”在交強險的門外,只能主營車險中的商業險部分。但多數市民由於怕“麻煩”,而將交強險和商業險在同一家險企購買。外資險企因此喪失了不少商業車險的份額。
其實,外資保險公司從事車險時間更長,其系統信息處理等程序相對更為完善、便捷。車險市場對外資的全面開發,有利於促進國內險企車險業務提升服務水平。
承保方面,外資險企有一定技術上的優勢,風險評級更為細化,保費等級也呈現出多元化。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瑋表示,無論在交強險還是商業車險上,外資險企對車主、車輛的評估做得更為細化。會按照不同風險等級分類,以此區分出真正的風險。而國內險企目前的分類更為寬泛,如僅按私家車、運營車等分類,而未將車齡、所在地域等因素考慮在內。車險費用上,外資險企的車險保費被分出了等級。那些風險狀況不好的車主可能需要繳納較高的費用;相反,風險狀況良好的車主的保費較低。
理賠方面,外資險企理賠程序成熟,國內險企也在不斷推出提升服務,車險市場整體理賠週期或將縮短。劉瑋介紹,相對而言,國內險企遇到騙險的情況較多。國內險企在車險理賠操作程序、人員安排、系統操作等方面都不太規範。理賠處理起來時間長、程序繁瑣,因此普遍存在理賠週期長的問題。外資險企的車險操作系統、信息化處理系統、人員管理系統,相對更為到位、先進,進入索賠環節就如同進入了“快速通道”。但國內險企也在對此不斷探索。據了解,平安車險就在近期主推了“快易免”業務中的“先賠付,再修車”,以優化理賠週期。
交強險對外資市場的開放,難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內資、外資險企在車險上的規模,近期也不會發生大幅改變。劉教授表示,國內險企經營車險的時間短,仍算剛剛起步。相對於外資險企,在人員、技術、投入上都沒法比。但外資險企的進入,主要還是體現在可以促進我國車險服務更加合理,這具有積極的意義。後期,外資險企是否能真正佔領市場還很難説。國內險企車險業務在汽車4S店內的佔有率較高,外資險企車險業務何時能夠達到規模還不好説。“外資險企只是慢慢地滲入市場。現在看,近一年,不會對國內車險業務造成過大衝擊,規模上不會變化太大。”劉教授説。
見習記者 林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