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洋品牌安全問題頻曝光 消費者應不溺愛不捧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4月16日可口可樂針對媒體報道的聲明

  核心提示:曾幾何時,洋品牌是質量過硬、技術先進、安全美觀的代名詞,無論是食品藥品、還是家電汽車,洋品牌都贏得了國人寵愛。但是隨著質量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洋品牌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大打折扣。這些洋品牌在質量問題産生後那蠻橫的態度、雙重標準的説辭,更是讓中國消費者不滿。洋品牌真的讓人放心嗎?不溺愛不捧殺或許應該成為消費者對於洋品牌的態度。

  可口可樂就含氯軟化水混入飲料致歉 未提及召回

  可口可樂山西飲料有限公司“含氯門”事件被查實而遭到停産整改,市民關心問題産品有無進北京。昨天記者走訪北京一些超市,銷售的可口可樂多為本地所産,沒有發現地址標為山西的可樂産品。

  而可口可樂(中國)公司昨天則通過微博發聲明致歉並稱媒體有誤讀,但其對於已流入市場的可樂飲料沒提及是否要採取召回或退貨措施。[

  都是國標惹的禍?

  中國當前許多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並未建立健全,許多行業標準過低或過粗,這給跨國公司執行雙重標準鑽了空子。

  可口可樂:該廠含氯生産輔助用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因此“含氯可口可樂”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聯合利華:“我們生産的立頓茶系列飲品完全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中關於農藥殘留的規定,是安全和合格的産品。”

  國標“打架”茶客吃“啞巴虧”

  輿論認為,中國國標的寬鬆,為“立頓”的農藥殘留提供了“理所應當”的藉口,也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企業“不求上進”與“固步自封”的保護傘。國家應從茶葉的種植到製作、包裝儲存等環節,建立嚴格的質量規程予以規範保障,不可讓不法企業鑽了空子。

  農業部回應:為何中國標準松于歐盟?

  對此,董洪岩解釋,國際食品法典尚沒有制定滅多威的殘留限量,歐盟也不是茶葉的生産國,並沒有對滅多威這個藥進行登記,因此歐盟執行的是一律標準0.1mg/kg。“應該是從貿易保護的角度考慮的。”

  符合中國標準,製造多少“合法歧視”

  國家標準比國際標準低,是一個完敗的博弈。國家標準低、企業不自覺、監管漏洞大……多因一果,結果必然是産品質量差、安全系數低,直接的危害是損害國民生活品質、身體健康,次生危害是波及幸福指數、社會和諧。

  譴責外企無良,不如反思國標自賤

  這不是為外企辯護,而是想説,我們與其譴責外企無良,不如反思國家標準為何如此自輕自賤。看看我們的四週,從兒童玩具到牛奶,從傢具到空氣質量檢測,哪一個領域實行的不是相對落後的國家標準?一個我們無法接受的事實是,當國內食品安全風聲鶴唳之時,我們的出口食品卻在屢創奇跡。[詳細]

  監管缺失助長其“鋌而走險”

  洋品牌牛氣沖天為哪般?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於外資品牌企業存在“過度保護”。即便在國家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背景下,這種現象還依然存在。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洋品牌出現損害消費者權益現象或行為時,不少地方相關部門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上採取不聞不問的消極、被動態度。重企業不重人,重經濟效益不重社會效益的思維根深蒂固。

  重罰洋品牌值得讚賞

  從沃爾瑪的“價簽戲法”,再到“問題板鴨”,又到假冒“綠色豬肉”……這僅僅是偶一失足的企業問題?有一點是肯定的,其在美國本土的“乖乖仔”形象,與嚴苛挑剔的監管、傾家蕩産的罰單有著最直接的淵源。那麼多的山寨版“綠色豬肉”賣出去了,懲罰性賠償只字不提,這樣的市場環境,如何能培厚商家對消費者的敬畏心?

  舶來品牌頻陷“質量門” 本土監管期待國際接軌

  然而,政府監管部門的回應並沒有完全消除消費者的擔心。不少市民質疑,這種出了問題才去調查的“馬後炮”式監管究竟有多大效力。“企業可能對這樣的檢查早有準備,所以檢查結果並不能令人信服。”有市民表示。

  肯德基是被監管不力慣壞的洋品牌

  揭開長期缺乏監管的肯德基洋品牌的面具,現在露出一臉骯髒,讓人們清晰感嘆“鬼子來了”的可怕,更應該讓人們明白市場不相信眼淚。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長期亂象紛呈,也就是因為滋生於雜草叢生的市場環境。而失去公平競爭與法治保障的市場秩序支撐,不論是國産的還是外資的,都只會處於監管失靈的狀態,都會掉進劣幣驅逐良幣的投機陷阱。而最後為之埋單的,卻只能是無辜的消費者。

  對於洋品牌:不溺愛 不捧殺

  醜聞沒完沒了 洋品牌還靠得住嗎?

  曾幾何時,洋品牌是優質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他們失信于中國消費者的情形不斷出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洋品牌光鮮外表下的陰暗一面遮掩不住了:立頓茶包“農藥門”、立邦多樂士“質量門”、強生“致癌門”、卡夫餅乾“轉基因門”……形式百樣,不一而足。

  馬丁路德金説,“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維護市場秩序,消費者亦有責任。面對洋品牌,我們應睜大眼睛、理性消費,而不是盲目迷信、高看一眼乃至放棄底線。對於那些蓄意欺詐、一犯再犯者,我們要學會用腳投票。

  是誰寵壞了某些洋品牌?

  在許多國人心目中,“進口”、“外國貨”都是質量的保證。一些洋品牌特別是一線品牌,往往有強大的廣告宣傳作為支撐,並輔以文化、格調內涵,聘請國內外名人做代言,讓消費者像“追星”一樣對其産生崇拜,甚至使一些國外二、三線品牌在中國躍升為一線品牌。

  洋品牌對國人的“信心壟斷”何時終結

  “信心比黃金(1662.30,-0.10,-0.01%)更重要”,要打破洋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壟斷,須首先打破洋品牌對國人的“信心壟斷”。為此,必須整合政府監管、市場發育、“消費者自覺”三方面的力量,下大力氣構建規範、活躍的市場環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以相同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鼓勵、保護國內品牌與洋品牌平等競爭,對所有不正常經營及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同等處罰。

  “達芬奇”事件過後 消費者對洋品牌心態有變

  自達芬奇家居公司造假事件被曝光後,消費者對洋品牌的態度正在發生改變。

  據報道,不少消費者去買傢具,不只看牌子,還要問清楚産地來源。業內人士表示,達芬奇事件並不是新鮮事,假借洋品牌之名進行生産銷售的情況,在各行各業普遍存在,“幾千元就能註冊洋品牌”。

  我們應採取行動倒逼洋品牌守信

  眾多跨國公司不誠信的案例表明,誠信與不誠信都沒有身份標簽,只有對企業的誠信保持高度的警惕,全方位對其監督,才能促使其在誠信的軌道上前行。對於消費者來説,我們不妨以自己的行動,採取“用腳投票”的辦法,用消費環境去倒逼,促進包括跨國公司在內所有企業更加珍惜自身的名譽和誠信。

熱詞:

  • 洋品牌
  • 捧殺
  • 問題産品
  • 滅多威
  • 質量門
  • 多樂士
  • 達芬奇
  • 立頓
  • 消費者應
  • 消費者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