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超薄機芯挑戰了製表工藝的極限,是部份表廠致力研發的機種。在極纖薄的空間中置入各式微小的零件,甚至是複雜的機制或模組,而成為超薄的性能表,也有以鏤雕的技藝呈現,這是鐘錶工藝的最高表現,更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藏逸品。
超薄機芯製作難、維修更難
到底什麼尺寸才是超薄機芯的標準?目前並沒有一個制式的規格。筆者自訂了一個標準,相信這是比較合理而且是各品牌可以接受的數字:手動上鏈機芯為 2mm以內,自動上鏈機芯在3mm之內, 而石英機芯則在1mm之內。機芯要做得纖細, 從整枚機芯的設計開始就需全盤考量,如發條盒及發條的寬度, 一直到齒輪、擒縱結構, 再到上鏈系統, 還有與面盤、指針的配合等。既然是薄型機芯,當然表殼也是屬於超薄型設計, 所需考慮的層面極為廣泛, 也就是説它的製作難度 很高,並非一般表廠可以輕易完成。
60年代伯爵12P為全球第一隻量産而且是最薄的微型自動盤機芯,厚度僅2.35mm,這項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超薄機芯製作艱難,相對在維修的技術上也比一般規格機芯更高深,尤其是在組裝及調校的技巧上。超薄機芯雖然具有高超的工藝技術,不過筆者從另一個角 度來看,超薄機芯的製作其實是自找麻煩。請問以一枚手上鏈機芯為例,2mm及2.5mm薄型機芯裝入表殼後佩戴在手腕上可以感覺它的不同嗎?薄型機芯的精 密度極高,稍有撞擊可能會傷及輪係,因為它的齒輪較細薄,齒輪軸心也比較短,禁不起較大的碰撞,因此故障率自然偏高。超薄機芯一定要搭配薄型表殼,否則就 毫無意義,太薄的表殼設計就必須犧牲防水的性能,甚至連龍芯直徑也要縮小,每天的上鏈動作可能也會減損其耐用性,這些都是超薄機芯的致命傷。因此既要超 薄,就須放棄耐用的優點,兩者很難取捨。就長遠的角度來看,薄型機芯保修不易,耐操性不足,可能影響機件的運作或失去準確度。正常厚度的機芯則較無此問 題,如何抉擇只有靠使用者的智慧了。
伯爵(PIAGET)復刻12P機芯
2010年的日內瓦表展,伯爵復刻了12P機芯,江詩丹頓則推出搭載1003機芯的超薄表款,這兩枚機芯在當年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 12P在1960年推出,以五零年代的自動表厚度大都在5-6mm來看,厚僅2.35mm的12P確實有其特色。第一代的12P採用螺絲擺輪,振動頻率為 19800次,第二代則採用環形擺輪,震頻為21600次。
12P以雙向上鏈的四分之一微型自動盤為上鏈機制,為了快速及順暢達到上鏈效能,自動盤以比重較大的24K金為材質,既有裏子又有面子。在六零年代很罕見 以純金為自動盤的材質,即使PP也只有18K金,超薄、高貴與尊榮讓PIAGET相當風光。不過12P的設計也有其缺點,它的自動盤軸承採用軸心式而非加 裝小鋼珠的滾珠軸承(Ball Bearings),純金的自動盤讓軸心無法承受,漸漸有了磨損,而過重的小自動盤則會有晃動的現象,這大概是唯一的缺失。另外,只有時、分針顯示,少了 秒針,無法目睹指針的運行及時間的流逝,這是大部份消費者所在意的設計, 但為了超薄必須捨棄某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