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哥”領銜 多品牌業績“速滑”
近日,國內體育用品公司相繼發佈年報,一直穩居本土運動品牌頭把交椅的李寧,雖然營收險勝安踏,凈利近乎墊底。
財報顯示,2011年,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中國動向錄得的營收分別為8928.5萬、8904.8萬、5568.7萬、5539.6萬、4649.9萬和2741.8萬元,凈利分別為385.8萬、1730.1萬、1135.9萬、966.4萬、777.7萬和102.2萬元,對應的凈利增幅為-65.2%、11.5%、16.8%、18.8%、 -5.4%、-93%。
在盈利能力受挫的背後,各家庫存和應收賬款急速上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反之下降,上市公司的資産負債表不斷惡化。
截至2011年底,所有體育用品公司的庫存同比上升25.7%-81.8%。
除了中國動向,主要的體育用品公司的應收賬款同比增加18.4%-82.6%。
中國動向應收賬款下降,並非盈利良好,而是歸於銷售下降和應收賬款減值準備的增加。
其中,361度情況最為糟糕,其庫存和應收賬款分別同比上升81.8%和82.6%,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下跌51.8%。
此外,除了安踏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合理的26天,其餘品牌這一數字均超過60天。
“搬磚”自救 價格戰“刺刀見紅”
“過去幾年,批發模式在體育用品行業的快速擴張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上市公司只需要交付産品給分銷商確認銷售,然後分銷商將庫存轉移至次級分銷商。
這種模式,資本開支負擔低,也不需要為新店開張而招募銷售人員,”一行業研究員分析,“這些品牌公司在準備香港上市前,有意通過延長分銷商的信貸期和增加銷售回贈獎勵提高銷售。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後,它們又有足夠的現金支持,給予分銷商長的信貸期並補貼它們快速擴張網絡,零售庫存由此積壓。”
在服裝界有這一説法,如果一件商品30天沒有銷售出貨,那麼這件商品多半成為死貨,這在業內被稱為“磚頭”。庫存壓身,各大公司不得不“搬磚”自救。
截至2011年底,李寧的李寧牌工廠店和折扣店分別達到269家和358家。公司在財報中透露,2012年,李寧的目標是新增100家工廠店和100家折扣店。中國動向則指望電子商貿平臺去庫存,但上述人士稱,“這兩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只可以吸收部分的庫存。”
在上市公司的眼裏,打折促銷為去庫存“法寶”。
據一研究員渠道調研,體育用品行業的價格戰愈發激烈,“即便是新品,安踏和匹克分別打8.5折和8.8折,庫存則打3-5折。顧客購買1款新産品,361度打8.5 折,凡購買2款或以上新産品將獲得7.5折,至於過季的庫存,顧客更可獲得5折的優惠。其他品牌如金萊克和亞禮得,價格更低,一件T恤只賣39元或以上。”
“大部分庫存都將通過現有門店出售,預計長遠將有損品牌價值。”該研究員稱。
産品雷同 小企業被逼“出逃”
“運動品牌是個市場容量較小、消費者選擇趨同的‘小行業’,國內育體育用品公司之間幾乎沒有産品差異化可言。加上耐克等國際大牌採取降價方式通吃整個市場,目前各家企業正在經歷最困難的時候,體育用品上市公司估值也將受到壓制。”一業內人士稱。
國泰君安研究員彭港祥也認為,最先倒下的或將是非上市品牌,“由於缺乏品牌認知度和不斷升級的價格競爭,他們的經營將更艱難,一些公司因為價格戰可能最終離開體育用品行業。”
他判斷,大部分上市公司比如安踏、李寧和匹克預計在2012年之內去庫存,股價催化劑應該來自2013年1季度開始改善的訂單增長。“國內體育用品公司的最後贏家,必須更有效進行贊助活動以及在研發方面投入更多,從而脫穎而出以及跟其競爭對手區分。”彭港祥稱。
日前,國內各運動品牌上市公司相繼公佈了2011年財報,本土“一哥”李寧凈利驟降65.2%,與之價格肉搏的中國動向亦傷及自身,報告期內凈利大降93%。安踏、特步、361度等公司增速放緩,去年凈利增幅分別為11.5%、18.8%、16.8%。
盈利向下,庫存卻飆升。為求“搬磚”自救,運動品牌的價格戰仍進行得如火如荼,新品上市也逃脫不了打折的命運。一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當去掉牌子,看不出誰是誰時,中國運動品牌企業將受制于漫長庫存的消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