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陷入全行業虧損的中國鋼企,在承受海外高礦價的同時,還面臨著進口礦的質量隱患。
據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京唐港辦事處共檢驗進口鐵礦石1092萬噸,其中不合格品542萬噸,不合格率接近一半,不合格品主要來自印度、印尼和朝鮮。
素以質量穩定、品質波動較小而著稱的澳礦,同樣出現品質下降的問題。一季度京唐港口岸進口澳礦45批,不合格25批,不合格高達55.56%。
昨日(4月26日),唐山一位長期從事鐵礦石貿易的企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現“問題”進口礦,一個原因是低品位、低價格鐵礦增多,但同時也跟行情有關,“礦好賣時,品位就差”。
“問題”進口鐵礦頻現
4月18日,一艘載著近3萬噸洪都拉斯鐵礦砂的船舶,抵達曹妃甸港弘毅碼頭。至此,曹妃甸口岸成功接卸了澳大利亞等26個出口國的鐵礦産品。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8762萬噸,同比增6%。
在中國鐵礦石進口渠道不斷擴大的同時,進口礦的品質卻頻出狀況。據河北媒體援引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京唐港辦事處負責人的介紹稱,2010年、2011年和今年一季度,印度礦不合格批次分別佔進口鐵礦石不合格總批次的76.73%、61.16%和38.24%,原因之一是進口印度鐵礦石多由不同礦山産品拼裝而成,品質波動大。
進口鐵礦石出現品質問題,並不限于河北。此前,商務部曾發佈預警,提示中國企業自伊朗進口鐵礦石謹防上當受騙,原因是中國駐伊朗經商處曾收到多起國內企業投訴,稱一些伊朗企業以次充好、收款後拒不發貨或僅發部分貨物等。
即便是鐵礦優質的澳大利亞,其出口的鐵礦石也不那麼令人放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網站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曹妃甸辦事處共檢驗澳礦1239.64萬噸,批次和重量不合格率分別為47.79%和41.58%,均比上年有明顯增長。京唐港口岸進口澳礦45批,不合格率高達55.56%,不僅涉及雜質元素,全鐵、水分、粒度等項目不合格情況也比較集中。
“如果指標或粒度等不合規,買方可根據合同降價或拒收。”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唐靜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分析師:品質逐年下降
西本新幹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問題”鐵礦頻頻出現,可能跟進口低品位礦較多有關,“現在鋼價前景不明朗,國內鋼廠的原料儲備非常低,原料使用上也傾向於品位低、價格低的礦石”。
在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唐靜看來,進口礦品位從高到低不等,巴西、澳洲礦的質量還是不錯,但品位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時,礦石品質不是固定的,同一個礦山不同時期産出的礦,一些指標會有差異。
除了低品位、低價格鐵礦增多,鐵礦石不合格也跟銷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礦好賣的時候,品位就差,他們(礦山)産能就高,市場不好的時候,品位就高點。”唐山一位長期從事鐵礦石貿易的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澳大利有幾大礦商正紛紛擴大産能,但鐵礦質量的控制並未跟上産能的增長。由於高品位、優質礦減少,為保證供貨量,礦商們開始摸索新的“套路”。唐靜透露,國外一些礦山開始學習內礦貿易商的一些做法,即用較低品位的礦與高品位礦配比。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整體品位會有所下降。
京唐港辦事處提出建議稱,相關部門應加快水分檢測以及環保項目檢測等相關檢驗規程的修訂和完善,國內收貨人應謹慎簽定貿易合同,重點關注全鐵、水分等指標,選擇國外知名檢驗公司實施裝港檢驗,也可派員實施裝港檢驗,不可盲目信任裝港檢驗證書,避免商業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