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渣打稱央行總資産達28萬億 "流動性推手"説法誇張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渣打銀行的一份報告讓中國央行成為業內焦點。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中國央行的總資産達到28.33萬億元。目前,中國央行已超越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成為全球資産規模最大的中央銀行。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渣打銀行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已變身為中國央行,並非是大家印象中的美聯儲或者歐洲央行。”

  “央行資産的擴張和負債表的變化,有著中國出口導向增長模式、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外匯儲備積累多重影響,因此無論是央行資産的增幅還是增速,均在可控範圍內。”24日,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導報特約評論員李德荃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央行流動性的限制,央行增發對全球貨幣流動性影響有限。

  渣打銀行報告稱,過去5年中,中國央行的總資産增長了119%,2011年末達到28萬億元人民幣。與之相對應,中國的廣義貨幣(M2)在過去5年中也增長了146%,2011年末餘額已達到85.2萬億元。

  據了解,央行貨幣增發是由內部和外部環境共同決定的。為了穩住人民幣匯率,中國央行一方面大手買進外匯資産,從而在其資産負債表上形成外匯佔款;另外一方面,又通過發行央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進行對衝,回收流動性。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央行已經成為“全球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的説法並不恰當。目前全球的主要儲備貨幣是美元,歐元、日元的流通性也要強於人民幣。

  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也表示認同:“人民幣不是儲備貨幣,再加上外匯管制,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廣泛認可。”

  彭興韻説,央行總資産的膨脹主要是因為國際資本的流入所導致的總資産的積累,並不是向外輸送流動性所産生的。這一規模的總資産,其産生的問題更主要的是面向國內,雖然會對全球有一定的影響,但與美聯儲相比,並不在一個量級上。

  目前來看,國內貨幣增量雖然在可控範圍內,但是有超發嫌疑,應該逐漸降低貨幣發行量。實際上,國內並不缺乏流動性,只是大量貨幣並未流向實體經濟,而是多流向虛擬經濟市場。李德荃表示,目前已經出現了流動性過剩的苗頭,大量資金的進入也導致了房地産、藝術品投資等市場的過度火爆。

熱詞:

  • 流動性過剩
  • 渣打銀行
  • 總資産
  • 央行貨幣
  • 資産規模
  • 推手
  • 央票
  • 美聯儲
  • 廣義貨幣
  • 全球流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