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央行總資産躍居世界第一 金融市場化改革底氣十足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繼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後,2011年中國央行的總資産也躍居世界首位。這兩個數據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渣打銀行的報告稱,在過去的五年,中國人民銀行的總資産增長了119%,並於2011年末達到28萬億人民幣(約合4.5萬億美元),同期美聯儲、歐洲央行的資産規模分別為3萬億美元和3.5萬億美元。中國排名躍升至第一位。

  中國央行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資産,恐怕與央行奉行的池子理論有一定的關係。央行行長周小川評論説,“應該説(池子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以上僅是央行總資産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

  中國央行總資産躍居世界首位對於中國經濟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好好研究。

  在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但在2010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IMF數據)中,美國是第9位,中國僅排名第95位。

  從人均這個角度看,無論是中國央行總資産還是經濟總量,大則大矣,距離“強”則還差之千里。

  但不管怎麼説,兜裏有錢總是好事,更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目前,中國已經放慢了經濟增長速度,做出這種調整的目的,通俗地説就是要提高人均指標的“含金量”。而鉅額的央行資産則有助於這一目標的實現。

  問題是,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這個進程中,央行怎麼讓這些錢成為提高人均指標“含金量”的催化劑?

  央行行長周小川給出了答案。他稱,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加快結構改革,保持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可見,央行將於現在乃至將來向這些領域注入流動性。具體措施包括通過適時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票到期釋放流動性等多種方式,穩步增加流動性供應。

  穩步增加流動性的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我們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有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從而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央行鉅額的資産也為加快金融市場化改革提供了動力。

  周小川對此的解釋是,推進改革追求的是資源配置的優化,配置效率的提高。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好處來自於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優化,這是大家受益的基礎,而不一定是為了解決一些各不相同的具體問題。

  比如,目前已經啟動的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就能解決溫州當前經濟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兩多兩難”突出問題,從而有利於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沒有央行資産偌大的“盤子”,金融市場化改革只能是空談,“對於那些基本具備條件的改革任務,成熟一項,就啟動一項”的承諾也沒有什麼效力。

  周小川對改革做了很好的詮釋:改革是一個大的系統轉變,需要有一個大致合理的順序安排。同時在漸進式改革過程中,需要體現帕累托改進,即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這種優化將帶來效益、帶來好處,不斷把蛋糕做大,是有其內在理論基礎的。

  

熱詞:

  • 市場化改革
  • 央行行長
  • 總資産
  • 金融體制
  • 資産規模
  • 改革任務
  • 躍居世界
  • 央票
  • 盤子
  • 中國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