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為遏制詐騙而誕生的全國手機實名制,在尷尬中邁入了第二個年頭。它是否還需要存在?是否已變成一件“皇帝的新衣”?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盤點。
身份證,還要過關嗎?
2010年9月1日起,全國開始推行手機實名制。用戶到營業廳購買手機卡,必須持身份證才能辦理。
眾多省區市規定,報刊亭必須要求客戶出具有效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認真核對信息,不一致的拒絕辦理。客戶及報刊亭經營人必須分別在“入網登記單”上填寫相應內容,當面完成簽名手續。
但如今,不少省市已重現了手機“無證駕駛”的“繁榮景象”。
今年3月,在廣東東莞市工作的小陳,因為住所附近沒有手機營業廳,於是來到當地南城富民商業街,發現街上有不少電訊器材店。小陳選擇了其中一家店,該店的工作人員立即拿出一張寫滿手機號碼的單子讓小陳挑選,隨後為他激活號碼。
當小陳認為該卡業務資費過高時,在東莞移動公司網站更改業務,發現該卡沒有進行任何身份證登記。
在武漢讀書的小羅也有相同的經歷。去年秋季學期開學時,小羅看到宿舍樓下有人擺攤出售手機卡,覺得“去手機營業廳麻煩”,於是在小販攤位上購買了手機卡。小販沒要求她提供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件,“移動、聯通的都有,有些業務比大學的營業廳還好些”。
這樣的手機用久了也沒問題嗎?
小羅也曾心頭掠過一絲擔心,但她去營業廳為手機卡充值時,工作人員看到手機卡未進行身份登記,也沒有提醒,只是在出示的收據中未顯示小羅的姓名。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北京多個報刊亭測試購買了“匿名”手機卡,這種5元卡在報刊亭隨處可見。另外,一些便利店、電訊器材店也出售這種不需要身份登記的手機卡。
但在一些電信運營商的代理營業廳,身份證依然是“通行證”。
記者了解到,在河南汝州的一家手機店,就拒絕把手機號賣給不提供身份證的顧客。
無奈下的“真假實名”
手機號碼“真戶口”的誕生,是為了減少垃圾短信、違法短信的騷擾和傳播。然而,現在運營商卻不得已給出了“虛擬戶口”。
用戶不用更換手機和SIM卡,就可再獲得一個副號,主副兩個號碼可同時待機,並可自由選擇其中任一號碼撥打和接聽電話、收發短信。
記者諮詢了某電信公司客服,該客服表示,現在一般一個主號碼可以綁定三個副號碼,用戶還可設置副號關機、多次更換副號碼。
這樣的副號,主要用在短時間需要被廣告信息找到的時候。
客服舉了個例子,比如你這段時間要買房,將手機號碼留給了房産仲介,1個月後雖買好了房子,但由於號碼被洩露,每天會接到很多推銷房産、汽車的騷擾電話和短信,想換號碼又太過麻煩。
“如果訂餐、購物、聯絡快遞時都只留下副號,就可以在訂完餐後將副號停機或直接更換。一下子,騷擾電話就屏蔽了。”
用戶和運營商想出了“狡兔三窟”的法子,也是形勢所逼。
在中國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去年的手機短信狀況調查報告中,列出了手機用戶垃圾短信的“十大殺手”。
中獎類詐騙、冒充銀行扣款類詐騙分別以63.3%、45.3%的比例列前兩位,違法出售票據、房地産推銷類、零售業推銷、網絡購物詐騙列第三至第六位,隨後分別是運營商業務推介、複製手機卡詐騙、貸款詐騙及非法金融活動,在多選調查中,比例也都超過了15%。
目前,多數手機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而“任意顯”等軟體仍在網絡上堂而皇之地出現,價格為幾百元。商販公然宣稱:“手機、座機、小靈通等打電話、發短信,可以任意顯示電話號碼,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
源頭的個人信息洩露沒有遏制住,騷擾電話和短信就不會停止洶湧之勢。
日前,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稱,今年1至2月,被舉報的涉嫌違法類短信11734件次裏,舉報違法出售票據、證件最高,佔74.5%;非法金融活動1964件次,佔16.7%;非法經營活動佔2.1%。而舉報電話騷擾的1857件次中,零售業推銷類、涉嫌欺詐類和旅遊交通運輸業推銷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佔比分別為29.5%、26.4%和16.1%。
不少業內人士坦承,手機實名制的落實,很大程度在於各級運營商能否忍一時之痛,放棄“亂中取利”。
比業界亂象更耐人尋味的,是河南汝州手機店裏一名普通顧客的回答。他頗不理解地説:“憑什麼別的地方都能直接買,你們這兒就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