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京華時報:電影不是快餐 奧斯卡影帝不是味精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10: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克裏斯蒂安貝爾參演《金陵十三釵》

阿德里安布勞迪參演《溫故1942》

  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開始使用外籍演員,不僅使用普通外籍演員,還要使用知名外籍演員,比如説那些影帝、影后。這似乎正在慢慢形成一種風氣,像克裏斯蒂安貝爾之於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蒂姆羅賓斯和阿德里安布勞迪之於馮小剛的《溫故1942》,再比如凱文史派西之於伍仕賢的《形影不離》。

  除了“十三釵”已經公映,另兩部片子我們都還沒有看過,自然談不上評價。但是我總會有一種擔心,選擇一位奧斯卡影帝來助陣真的就那麼必要嗎?

  恰如其分的表演加上市場的吸引力,演出一部好電影的同時吸引大批觀眾,挺好。但是要注意一點,這個選擇是由劇本定位的。一部好電影或者是啟發了觀眾的思想,或者是激發了觀眾的情懷,或者是給人以視覺享受,但只要引入“歐美明星”,勢必考慮到了國際市場,那麼劇本創作或改編無疑也需要全球視野。簡單地説,就是以平視角度看待題材。

  拿《金陵十三釵》説吧,我覺得如何理解戰爭就耐人尋味。如果比較強調敵我立場,那麼很難令人物形象豐滿。如同一篇報道觀點單一,即使名人撰稿也照樣乏味。所以有那麼一些電影,一枝花能入各家眼,這才是真正的大片,説不定還是能拿一堆獎。它們的共性就是呈現角色的多面。合拍片中,孫儷主演的《金山》至少做到了中外融合。

  我們不缺那種吸引了無數觀眾來看,看完之後罵著齣電影院的例子。如果投資人認為一部電影的票房成功大於觀眾感受,那其實對於電影本身、對於演員、對於導演的口碑都是一種傷害,這是信譽透支的行為。如果一部電影的味道完全依靠奧斯卡影帝,就是拿他們當味精了。高級廚師做菜是不用味精的,快餐才喜歡用味精,但是快餐怎麼都不能端上席啊。

  (吳亞濱)

熱詞:

  • 奧斯卡影帝
  • 演員
  • 觀眾
  • 味精
  • 金陵十三釵
  • 歐美明星
  • 溫故1942
  • 金山
  • 快餐
  • 好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