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4月15日,海關總署2012年第15號公告正式開始實施,部分進境物品的完稅價格和稅率被調整,其中高端滋補品、化粧品完稅價格出現大幅上升,同時,從海外代購商品也將面臨嚴格徵稅,所有境外快遞企業使用EMS清關也就是通關派送的包裹,不得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通關手續,只能使用貿易貨物通關,包裹要被檢查,然後補納稅款。
海關新規最直接影響到的,是近年來剛剛興起的“海淘”業務。所謂“海淘”,既直接在海外(境外)網站購物,然後郵遞回國的購物過程。隨著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內地購物環境的惡化,中國境內的海淘一族急速壯大,據説,最近一段時間單上海口岸每天通過郵遞進入中國的進口奶粉就達20噸。海關新規實施後,不但“海淘”消費受到打擊,從事“海淘”業務的貨運公司也大受影響,紛紛上調價格。
海關新規的實施對大多數“海淘族”來説,意味著購物支出的增長,因為要繳納更多的運費和稅金。但相關方面卻不承認新規的實施是為了增加稅收。有媒體則解釋説,海關的用意在於促使消費者多購買內地商品,不希望龐大的購買力流失在境外。
如果打擊“海淘”能夠擴大內需,當然算一個不錯的結果。但問題是,中國海淘業務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剛需”,即便購物成本有所提高,也只能是給海關多交稅金,而潑不滅“海淘族”的購物熱情。
中國消費者熱衷“海淘”,其實無非三個原因:一是同樣的商品,中國貴而境外賤,比如高檔化粧品、奢侈品等。二是同一類産品,在國內買的質量差,安全無法令人放心,比如奶粉。三是很多商品在國內沒有銷售,或是只有非法的水貨,比如新一代ipad。以此分析,海關新規所導致的成本增長對二三類情況幾乎就沒有影響,像奶粉這類“剛需”,只要消費者對國內産品的信心沒有恢復,就很難改變選擇。而第一類情況中,對那些內外價格差距很大的商品,也沒多大影響,因為加上關稅也比國內便宜。
只要于法有據,有關部門面向新興的“海淘”業務進行稅收挖潛當然屬於題內應有之義,但儘管如此,仍有兩點不得不提:其一,政府在挖潛徵稅之時,勿忘民間疾苦與民之所憂所慮,老百姓熱衷於“海淘”其實有很多無奈因素,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的産品也和境外商品一樣便宜,一樣令人放心,誰還會繞遠跑到海外去淘寶?
其二,從最近公佈的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看,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只有14.7%,較去年同期有近20%的回落,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速都呈現下降趨勢,這使得財稅部門完成今年稅收任務壓力巨大,很多部門出臺新措施,試圖從經濟形勢較好時法定應徵實際未徵的“彈性徵管空間”中挖掘出更多的潛力,海關此次出臺的新規當屬此例。有的地方甚至把住房基金、社保基金、融資平台資本金都抽過來“充數字”以完成任務,更有甚者還計算出預繳稅款,將未來的營業所得稅提前繳納……但事實上,通過增稅和挖潛未必就能真正解決問題,因為政府稅入的多少,歸根結底還是由經濟大勢決定的。按拉弗曲線理論,稅率越高,政府的稅收就越多,但稅率提高到一定限度時,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群眾的收入減少負擔增加,反而導致稅收總數減少。所謂豬肉出在豬身上,要先把豬養肥了,得到的豬肉才更多啊。(信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