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週二A股回落,收盤滬綜指跌 0.94%報2334.99點,深綜指跌1.32%報936.74點,成交微縮。從盤面看,地産、金改概念股領跌,部分藥業股領漲。
金改概念股龍頭為連日漲停的浙江東日,該股昨首次打開漲停即引發“樹倒猢猻散”現象,顯是短線炒家搶帽子所為。這個板塊大幅回落提示短線人氣迅速退卻,未來股指走強需要主流藍籌股接力。
昨消息面偏淡,最重要的偏淡因素並非上述金融改革概念股返身大跌,而是一則數據——3月份我國FDI同比下降6.1%于117億美元,為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2月份這個數值為同比降0.9%。
除反映經濟整體情況優劣外,FDI數據還和A股資金面密切相關,因其直接影響外匯佔款增長速度。可能許多人更加重視外貿順差數據,但實際上FDI數據對A股的影響並不亞於外貿順差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外貿順差不一定會隨經濟整體趨弱而下降太多,因進口或降得更多,所以外貿數據波動會較FDI波動更加平緩和可控,或反過來説,FDI更難控制。以日本1985年“廣場協議”後幾年的經驗為例,當時日本的外貿順差就未有顯著下降。
除歐美不景氣外,影響我國FDI增速的是我國包括勞動力成本在內的要素成本上升太快,使得外資盈利前景被壓縮。另外,國際油價過高所引發的物流成本壓力也可能吸引歐美將部分製造業引入國內。還有一個因素是,歐美解決過高失業率的政策導向和相關稅收優惠方面的調整。
在實質性通脹壓力較高和人口趨於老齡化的夾擊之下,目前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有其剛性,所以這個影響因素會中長期存在,通常很難逆轉。目前我們還能指望的,或僅是該增速回落能夠溫和一些,不至於引發過分的外資撤離才好。我國既有的外商投資極難統計,因畢竟經過多年滾存(以利潤追加投資),所以其若大面積撤離,後果是很難設想的,我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儲未必能夠應付。
目前外資撤離情況零星地存在一些,但不存在大量撤離情況。另外,外資更多地撤向了勞動力成本相對稍低的我國中西部,所以中西部發展相對滯後反而能起到緩衝作用,直到該地區要素成本迅速升至類似沿海的水平。
另一偏淡因素就是新股擴容,本週發行量較大,達8家。估計下周也不輕鬆,下周的前3天已初定了5家。大盤原本還可能再漲一些,因形態頗為紮實,本週連續擴容或硬生生摁下股指,因畢竟多頭主力並未全力出擊。今日人民網將上網發行,超募現象嚴重,如此或進一步動搖投資者對IPO改革的信心。
本月中下旬資金面或趨於緊張,因財政存款季節性上升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擴容壓力加重,則股指將承受不住。
“降準”能衝抵資金面壓力,不過這是存在變數的,取決於管理層如何理解通脹壓力。假如本月能“降準”一次,估計下周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所以這次股指回落應提供短線吸貨機會。
操作方面,若股指因擴容及其他壓力而回試2300點一帶,短線客可擇股低吸,風險一般可控。在擇股方面,因進入年報季報披露後期,估計最差的報表會一擁而上,所以投資者在這方面應留神,小心股指沒跌多少時卻莫名其妙地損失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