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時評:放心藥怎麼變成了毒藥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破皮鞋的意外邂逅……

  據報道,由於涉嫌鉻超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13個藥用空心膠囊産品暫停銷售和使用。15日,央視質量報告曝光:用皮革廠鞣制過的下腳料製作工業明膠,再被製成藥用膠囊,進入大小藥廠。這種膠囊鉻超標最高達90倍,而鉻這種重金屬是劇毒致癌物,極易對肝、腎等器官造成損傷。吉林海外、修正藥業、青海格拉丹東、四川蜀中制藥這些赫赫有名的藥廠,竟然也使用工業明膠製作的膠囊。

  痛心

  毒膠囊抽了我們一個耳光

  用工業明膠製作藥用膠囊,治病的藥品卻變成了毒藥。“膠囊門”用如此沉重的現實,抽了我們一個響亮的“耳光”。作為普通大眾,作為病患,我們真的沒有這樣奇思妙想的智商,以至於我們看了新聞之後,一時找不到那脆弱之心的安放位置。倘若我們對食品安全接連爆出隱患已經不足為怪,在吃東西的時候,我們儘量管好自己的嘴,不會再輕易去吃一些不放心的食物。但是,我們實在無法接受這樣慘痛的現實,連藥品都無法讓我們放心,因為生病吃藥是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習以為常對藥品信任有加,至少對其期望值和信任度遠高於食品。但是,層層審批,層層檢驗,事關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危的藥品,也爆出了隱患,而且這個隱患不是技術問題,不是藥物反應問題,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漏洞問題。感冒膠囊、消炎膠囊,這是我們經常服用的藥劑,就是這種包裝藥劑的藥用膠囊讓藥品成了名副其實的毒藥。用工業明膠製作藥用膠囊,有網友很恰當的比喻“用我們的爛鞋子給我們做膠囊”。我們吃驚不已的是,無論是生産商還是藥企,在明知道應該去檢驗的情況下,卻省略了這項最為重要的生産工序,直接導致有毒膠囊流向了醫患。更痛心的是,一些國內知名藥企,辜負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廣告上説的什麼“放心藥、良心藥”,現在成了名副其實的“坑爹藥”。更讓人恥笑的是,有藥企負責人居然拿國家標準出臺時差來説笑,這真讓人嗤之以鼻,説什麼國標之前未曾要求檢驗鉻含量,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了嗎!明明知道有害,卻不去檢驗,起碼的良心都沒有了,還談什麼放心藥!

  程奎星

  評判

  更可怕的是“毒監管”

  “毒膠囊”雖然可怕,但終究是可以有效措施阻止的,我們也可以選擇不用,真正可怕的是,監管身染“劇毒”而不可解。藥用膠囊重金屬鉻超標對人體的危害不言而喻,除了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還能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因此,《中國藥典》規定,生産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應該説,針對藥用膠囊的生産和銷售,我們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硬性規定。然而,事實卻是,明膠廠明知工業明膠會被膠囊廠買去加工藥用膠囊,卻仍然給錢就賣;膠囊廠明知使用的原料是工業明膠,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違禁原料加工藥用膠囊;至於制藥企業,更是缺少必要的把關。

  “毒膠囊”之所以能一路綠燈流進藥廠,顯然與明膠廠、膠囊廠、藥企出於利益考量有關。但根本上,則是監管的嚴重缺位:一些膠囊廠連檢測膠囊鉻含量的設備都沒有,究竟是如何獲得生産許可的?一些膠囊廠在沒有對重金屬鉻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就直接包裝成箱,貼上合格證出廠了,監管部門為何沒有對出廠的膠囊進行鉻檢測?其實,只要能夠把住任何一個環節,就能使“毒膠囊”無處遁形。遺憾的是,媒體再一次跑在了監管的前面,“毒膠囊”氾濫成災,甚至連知名藥企也不能倖免,某種程度上折射了監管的不作為。小小的膠囊,關係到民眾的生命健康,也關係到監管部門的公信力,無論是本著對民眾負責還是修復公信力的態度,監管部門的手都必須儘快硬起來。

  禹海君

  追問

  還有多少工業明膠暗中産銷

  本月以來食品領域最大的懸案無疑就是“明膠驚魂”。儘管“你昨天扔出去的破皮鞋,很可能在今天吃的老酸奶中與你邂逅”似有以訛傳訛的嫌疑,甚至相關協會氣勢洶洶説或會起訴微博博主但明膠江湖的亂象,即便沒有這條“好事”的微博攪和,也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沒有央視調查的坐實,三個問題早就令公眾如鯁在喉:一者,目前國內生産食用明膠的不法小廠家有100多家,取得生産許可證的只有20多家,那麼,眾多不法小廠家的食用明膠難道都“自覺分流”去了工業明膠的去處?二者,據有關人士介紹,2011年我國僅有的擁有生産許可證的大企業生産的合格明膠為5萬噸左右,而這5萬噸之中還有部分用作出口,這更形成了我國每年缺口1萬噸合格食用明膠的尷尬局面,那麼,這部分缺口誰來當了“替補”?三者,從價格上看,工業與食用明膠價格相差近三倍,而且更值得警惕的是,“少量添加難查出”,那麼,在逐利衝動之下,除了小企業會打工業明膠的主意,大企業難道就不會為節約成本而“適量添加”?……種種疑問,在“膠囊秘密”的驚悚之中,揭開了意料之中的悲憤答案。

  一次媒體調查,想要窮盡明膠市場的真相,顯然杯水車薪,公眾的疑問在於:究竟還有多少食用明膠廠暗中生産銷售工業明膠?全國的工業明膠還流向了哪些正規膠囊廠?膠囊廠用工業明膠加工的藥用膠囊還賣到了哪些藥企?問題的最後是,患者拿了多少救命錢為這些謀財害命的工業明膠膠囊埋單?振聾發聵地咒罵是沒有的,義憤填膺地控訴是徒勞的,為生活計、為生命計,重整食品市場秩序、重建監管與評價體系、重塑制度體制敬畏、重拾底線價值文化,是關係到每個公民切身利益、乃至生死存亡的大命題。

  鄧海建

  建議

  重典處罰涉案藥企

  一些大型知名醫藥企業在産品質量和職業操守上的嚴重“失守”,這種拿消費者生命開玩笑的倒行逆施必須受到法律的嚴厲打擊。打擊假冒偽劣藥品,世界各國都是下重典。美國制藥巨頭輝瑞公司曾因在營銷過程中故意誇大藥品適用範圍,被消費者舉報到藥監部門,經過調查證據確鑿,該企業被罰款高達23億美元之巨。日本斯美藥品公司被查出在産品中違規摻雜了一些低檔次的添加劑,被藥監部門查出之後,該企業所有生産銷售的産品一律統統下架等待檢查,所有的生産線一律停止生産,僅此企業每天損失高達上億美元,並被處罰14億美元,不久就破産倒閉了。

  與國外下重典懲治違法違規醫藥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一些知名企業違法成本之低,讓他們顧不得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監管部門明知工業明膠在食品、藥品領域的使用如此廣泛,卻依然採取“睜一眼閉一隻眼”,明裏暗裏保護這些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塊頭”,這種看似“後知後覺”的慣性造成了監管部門的職責形同虛設,對這些違法藥企的處罰常常是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放下,根本無法讓這些作假作惡的藥企有切膚之痛。正是這種上下默契“配合”和心照不宣,使整個安全防線土崩瓦解。眼下,我們的司法部門在對這些借“毒”降低生産成本的企業將給予何種處罰?對不合格明膠産品生産者非法經營和銷售行為將給予怎樣的處罰?相關監管部門又將為自己的“失察”承擔何種責任?公眾將拭目以待。

  聞一言

  三言兩語

  通過鉻含量比對,修正藥真是“良心藥”啊,只有它超標超得最少!

  躺著中槍

  花那麼貴的藥費就買這些垃圾?

  九江

  央視不管,我們這輩子都不一定知道?

  吳碩麗

  該説什麼呢?本來買藥是治病的……

  包二世

  其實他們也沒錯啊,不是入藥三分毒嘛,只是不小心比例沒控制好而已。

  畢選旭

  一位主持人曾問過:為什麼每次質量問題曝光,都是我們媒體記者冒著生命危險、臥底調查?

  邱哲佳

  還是快想想對策吧,我媽告訴我她小時候吃苦藥是放在水果裏咽下去,現在可以把膠囊裏的藥倒出來吃了。

  江曉

  在食品藥品中添加工業明膠等有毒添加劑,等同於間接殺人。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利潤,豈能以損害人民生命健康為代價?

  汪昌蓮

  這些“毒膠囊”裝的不是治病的藥粉,而是各種各樣的“銅臭粉”。

  殷建光  一些問題企業早已被經濟利益衝昏了頭腦,不僅喪失了誠信準則,更是失去了起碼的良心,這也直接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等各類問題頻繁上演。

  陳國琴

  想想真是可怕,現在的普通常用藥品中膠囊類製品居多,頭痛發熱的感冒藥,拉肚子常吃的氟哌酸以及各類抗菌素……

  朱永華

  我們不禁要痛心地問:“有毒膠囊”到底是怎樣煉成的?是怎樣從“地下”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地上”?

  李英鋒

  我們以後生病了還敢服藥嗎?

  葉祝頤

熱詞:

  • 工業明膠
  • 食用明膠
  • 藥用空心膠囊
  • 膠囊廠
  • 毒膠囊
  • 耳光
  • 劇毒
  • 醫患
  • 毒藥
  • 替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