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隨著黃金製作工藝和提純工藝的漸漸完善,金飾的回收和加工市場也漸漸火爆起來,不過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山東部分金飾店,黃金加工摻假成為潛規則。
在濟南周邊地區的一家金飾加工店裏,黃金回收點老闆直言:把20克變25克,那個做的話沒問題,就是加工費要很貴。一件金飾黃金含量不變,重量卻可以隨意增加5克,基本只收加工費。連續調查了幾家黃金回收加工的小作坊後記者發現,這並不是剛才那位老闆的獨門絕技。黃金回收點老闆説,在金飾里加上料,現在都是加一種金屬元素銥,因為鉑金太貴了,現在都用銥代替了。這位老闆介紹説,在金飾裏摻入別的金屬已經成為一個潛規則,所以市場上成品金的質量也變得良莠不齊。他們在回收舊黃金的時候就常遇到這種摻假的“黑金”。
足金和摻假以後的金飾很難辨別,國家註冊珠寶質檢師那寶成説,銥的光譜峰位與金和鉑的距離很近,X熒光光譜儀很難分辨。廣大消費者最好到正規商場或者專賣店購買,最好購買配有有資質的、經過認證的權威機構出具的合格標簽的飾品。但在濟南繁華商業街區的幾家大型黃金飾品櫃臺採訪時記者發現,項鏈上都有黃金成色的印記,16K的印記和千足金的印記都有,但證書一般沒有,只有鑽石才有。國家對黃金行業的監管,主要是靠商家把一部分商品送檢,然後有關部門不定期進行抽檢,主要還是靠商家的自覺。所以希望監測機制能進一步完善。
(山東臺記者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