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擴大釋放匯改積極信號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5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從多方面來看,人民幣匯率波幅進一步擴大的條件已經具備。”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幅度的擴大,符合當前國內外金融、經濟的運行條件,有利於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和宏觀經濟的穩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此前也表示,無論從我國國際收支平衡來看,還是從市場預期來看,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條件日臻成熟。

  近年來,我國在減順差、促平衡、擴內需、調結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海關總署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593.7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4300.2億美元,同比增長7.6%;進口4293.5億美元,同比增長6.9%;貿易順差僅為6.7億美元,維持在較低水平。“這是不是意味著人民幣匯率達到了接近均衡的水平,我認為這至少是一個正面的跡象。”易綱説。

  自2010年6月19日重啟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整體呈現出小幅升值和彈性增強兩大顯著特徵。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已累計分別升值21.2%和30.3%。有關專家認為,“漸進式”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符合中國國情,對增強中國對外經貿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優化、增加就業特別是服務業的就業、抑制通貨膨脹、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去年第四季度,受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即期市場曾連續多日出現了觸及千分之五交易下限的現象,市場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趨於減弱。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多次出現單日大漲大跌的情況,如在3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3359,為3個月來新低;在3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2858,創下匯改以來新高。這説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雙向波動特點相當明顯。

  “目前增加人民幣對美元的貨幣彈性,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回歸到均衡匯率狀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匯改5年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超過30%,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上接近均衡匯率狀態。趙慶明認為,此次擴大人民幣兌美元浮動幅度僅是一個技術上的調整,並非針對貿易順差下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擴大匯率浮動幅度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步驟,有助於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減輕匯率單邊趨勢性運行的壓力、保持匯率柔性增加條件下的基本穩定。“這有利於穩定出口和控制風險,相關交易主體應增強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連平説。

  “波動彈性的增強是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減少管制、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體現。”丁志傑説,人民幣匯率波幅的擴大將有利於更好地發現供求關係,促進價格向合理均衡水平靠攏,將有利於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央行表示,擴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是順應市場發展的要求,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有利於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建設,有利於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熱詞:

  • 人民幣兌美元
  • 人民幣匯率形成
  • 波幅
  • 匯率浮動
  • 匯率改革
  • 匯率波動
  • 人民幣匯率走勢
  • 人民幣升值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 中間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