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資本論
周俊生(財經評論員)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表明,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1079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雖然這已是近三年來的季度增幅最低紀錄,但相比于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7.5%的年度GDP增長目標來説,仍然是一個比較高的數據。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企業面臨開工不足的困難,但GDP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幅,表明多年來我國GDP快速增長的勢頭仍有相當的活力。但是,GDP結構中的核心問題,在一季度GDP指標中依然存在。在構成GDP的投資、消費和外貿“三駕馬車”中,固定投資增長率達到20.9%,而消費和外貿的增長率則分別為14.8%和7.3%。顯然,投資增長仍然起著最重要的支撐作用,而消費和進出口貿易卻表現平平,甚至不如人意。
長期以來,我國的GDP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這當然與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國家有很大關係,但更重要的是,我國的GDP增長過度依賴於投資拉動。
這種單向的以投資增長來保證GDP增幅的做法,已對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投資雖然可以起到推動就業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社會消費能力的短腿,諸多投資項目無法産生預想的經濟效益。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結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衡,表面上看GDP增長很快,但這樣的投資拉動,所應具備的增加就業等一系列的積極作用並未得到保證。
正是意識到了GDP結構的失衡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央政府正在積極引導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促進內需的目標,並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調低為7.5%。但是,從一季度的GDP“成績單”來看,習慣於GDP指揮棒的中國經濟,要想擺脫對投資拉動的依賴,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