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兩個多月以來,第一次出現一週僅一隻新股申購的情況,除了本週一有怡球資源進行網上申購,本週餘下的四個交易日均沒有新股發行安排,這個現象有輿論解讀成監管層有意放慢新股發行的節奏,為即將到來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做準備。筆者認為,這個現象只是一個偶然現象,但這個偶然現象的背後是新股發行逐步市場化的必然選擇。
據統計,截止到4月10日,有51隻新股進行網上申購,平均一週有大約4隻新股申購,而一週僅出現一隻新股申購的情況出現在春節前的一週和春節後的一週,出現這種情況也很好理解,春節前和節後的發行一般都屬於“淡季”,所以,發行人很少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行股票。但是,3月大盤突破2400點,這個月是發行新股最多的一個月,共發行新股25隻,融資規模為166.07億元。
截止到4月10日,有51家新股上市,發行股數33.50億股,合計募集資金356.55億元。但從發行家數來看,這一數字不到2010年四季度峰值的一半。與此同時,IPO融資規模縮水更為明顯,一季度融資額降至2009年IPO重啟以來的最低水平,僅為2010年三季度峰值的五分之一。
同時,伴隨著發行規模縮小,一級市場平均市盈率大幅下降,平均市盈率為31.47倍。發行市盈率較去年同期少了一半,去年前3月的首發平均市盈率為61.31倍,更是沒法與2010年動輒上百倍市盈率相比。
以上的數據説明,目前的新股發行節奏主要是市場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來決定,在市場表現不佳的時候,企業IPO發行價格也會下滑,因此,一些企業會推遲發行窗口時間,待市場好轉的時候再發行。
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市場約束機制不斷加強,發行人、承銷商、投資者的一級市場風險意識進一步提升,自主安排發行日程和發行窗口,有利於承銷機構更加勤勉盡責地做好服務。另一方面,也是給予發行人更大的選擇和自由,改變以往拿到批文後“機不擇時、時不再來”的僵化的發行方式,有利於緩解此前出現的大規模的破發局面。
A股市場的經驗教訓已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行政干預越多,市場扭曲越大;讓市場決定的事,應該堅決交給市場。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經驗教訓,新股發行制度經歷多次探索,最終還是選擇了市場化道路。
雖然目前A股市場即便正處弱市,但新股發行節奏仍然通過市場力量調節著適當而穩健的速度。這也是新股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的一大成效。而正在徵求意見的新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在進一步強調了IPO程序規範化、公開化、市場化的重要性的同時,繼續堅持淡化行政干預的改革方向,突出加大了對發行人及證券仲介機構的市場化約束,同時加重了依法治市的力度。在市場化改革方向堅守下,新股發行機制一定會更加趨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