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易憲容:當前銀行業壟斷性係制度壟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把準當下中國銀行業改革的切入點

  當今國內銀行業的壟斷性,既非自然壟斷性,也非完全行業的壟斷性,而是行政性及制度上的壟斷。所以,要消除銀行業的高額利潤,不是打破銀行業壟斷可達成的,而應加大對銀行業的改革力度,加快利率市場化,並讓銀行信貸增長控制在適度水平上。這才是銀行業改革的根本所在。

  易憲容

  毫無疑問,打破金融業的壟斷是當下各方的共識,也是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

  不過,就目前而言,國人對銀行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不少問題還沒有厘清。比如,國內銀行業真是過度壟斷嗎?這種壟斷到底是什麼性質的?銀行業的暴利從何而來?有什麼方式可以減少國內銀行業的壟斷與暴利?讓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能打破這種壟斷並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嗎?如果不能,還有什麼樣的方式來調整銀行業的暴利?如果不把這些問題理清楚,就很容易對國內銀行業的發展形成錯誤導向。

  當前國內銀行業不僅機構多,並形成一定程度的不完全競爭性。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郵政儲匯局、外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2011年底,全國法人銀行類金融機構達3800多家。尤其是截至2010年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達到395家,另已批准籌建114家。另外,民營資本在銀行業的佔有程度,並非僅是民生銀行為民營資本,而很多銀行作為上市公司或公眾公司,民營資本持有的比例也低,村鎮銀行及農村信用社等銀行類金融機構便以民營資本為主導。

  如果從各類銀行所佔有比重來看,五大國有銀行佔絕對高的比重。比如2004年國有商業銀行所佔比重為54.9%、股份制商業銀行為14.1%、城市商業銀行為5.1%、其餘為農村商業銀行等。而到2011年底,國有商業銀行所佔的比重為47.1%、股份制商業銀行為24.4%、城市商業銀行15.0%、農村商業銀行為10.4%、外資銀行為2.9%等。也就是説,經過近8年發展,儘管5大國有銀行的比重下降七個多百分點,股份制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得到快速發展,國有銀行所佔的比重仍然很高,而這種趨勢在短期內無法改變。

  如果就單個銀行在整個行業中所佔有比重而論,作為我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無論從存貸款,還是從資産及市場份額來看,其所佔的比重都在15%左右;國內最大五家國有銀行所佔銀行業的比重沒有超過50%,這與《反壟斷法》所規定一家企業達到相關的市場份額50%,兩家企業達到相關市場份額的67%以上,三家企業達到相關市場份額75%的反壟斷的規定相去很遠。而國內壟斷特徵十分明顯的有中國的電信、石油、鐵路、電力等。比如,中國電信持有國內60%以上的寬帶用戶,三大石油公司佔有國內90%以上的市場等。

  換言之,當前國內銀行業壟斷性不是行業性的壟斷,而是政府行政性及制度上的壟斷。這種銀行業的行政性及制度性的壟斷,與市場中有許多銀行其生産與銷售無差別性産生不同,完全是由政府對市場干預及特定制度安排來維持的。行政性壟斷,更多是歷史路徑相依,制度性壟斷是政府行業政策管制過多造成的。要打破這種行政性壟斷,顯然並非僅是讓民營資本進入銀行就可解決問題的,而必須對整個銀行業市場準入制度進行重大改革。特別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五大國有銀行所佔有支配地位也不是讓民間資本進入就能打破,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還有,當前國內銀行業之所以能獲得高利潤或暴利,也不是由於國內銀行業競爭性不強的壟斷性過度,不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造成的。筆者以為,這是政府對銀行業的價格、信貸規模、準入三大政策管制的結果。當前國內央行的基準利率是銀行一年期存貸款利率。這與世界各國央行的基準利率為貨幣市場拆借利率完全不同。而國內央行這種利率管制其實剝奪了商業銀行自立風險定價的權力。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及貸款利率下限管理”模式,這就使得國內商業銀行無論對存貸款如何定價都能保證其利潤水平在一定的區間。在信貸規模管制下,商業銀行信貸多少,不是根據自己的風險定價來確定,而是由政府來計劃。在三大管制下,國內銀行業的競爭,在進入銀行市場的條件下,主要是信貸規模的競爭而不是價格機制競爭。如果價格水平是既定的(或利率水平是既定的),那家銀行的市場佔有率多少,也就決定了該銀行的競爭力及利潤水平。

  2009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政府採取了過度寬鬆的信貸政策,各家銀行的信貸規模快速擴張,加上2010年後銀行信貸表面上的從緊,為國內銀行在既有的情況下擴大利差增加利潤創造了條件。這才是國內銀行利潤過高的原因所在。可以説,只要三大管制不放開或不改革,再加上過度使用現有的銀行體系思維態勢不改變,那麼在鉅額的信貸規模過度擴張過程中,銀行業過高利潤就是必然的。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那也不過是讓民間資本從銀行業過高的收益中分得一杯羹而已。

  總之,當今國內銀行業的壟斷性,既非自然壟斷性,也非完全行業的壟斷性,只不過歷史的原因讓五大國有銀行所佔有市場份額高一些(與行業壟斷性仍然很遠)。如能進一步完善銀行業的市場機制並提高其效率,所佔比重大並非有多少不好,它是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穩定性基礎。要消除銀行業的高額利潤,不是打破銀行業壟斷可達成的,而需加大對國內銀行業的改革力度,加快國內銀行業的利率市場化,並讓銀行信貸增長控制在適度水平上。這才是國內銀行業改革的根本所在。否則,從美國金融史來看,中小銀行過多可能成為金融體系積累風險的根源,成為暴發金融危機的誘因。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熱詞:

  • 易憲容
  • 銀行業改革
  • 銀行業金融機構
  • 制度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