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科普只能偷著搞?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在中國科協日前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表示,自己做科普,在單位裏面都不敢説,也不願報科普獎,因為怕別人笑話,説你只會科普,不會講最前沿的學術問題。在場的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師昌緒聽後直言:如果年輕一代對科學技術不感興趣,只想著賺錢,中國不可能強盛。

  兩位科學家的話,語重心長,振聾發聵。也許有人仍認為,科普確實沒啥,不就是傳播別人的思想和成果?既沒有前沿科學家那樣有科學原創,也不像體育比賽那麼精彩激烈,更不像藝術那樣帶給人享受,少了科普照樣過日子。

  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

  假如沒人願意搞科普,我們的生活會是這樣:

  科技成果呆在實驗室裏,難以轉化成現實生産力,經濟社會發展就會像一列失去動力的火車減速緩行;

  再遇到類似“非典”、“禽流感”的疫情,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戴口罩,不知道採取任何防範措施,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們將無法了解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自身的健康無法得到保障;

  家裏的一大堆電腦、家用電器將無法有效使用和維護;

  一些迷信和謠言無法識別,可能引起恐慌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前沿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也無法得到社會認可,科學的自身魅力將會降低。

  縱觀人類歷史,一些重大科學思想和技術成就的傳播、普及,曾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工業革命以來崛起的世界強國,不僅科學技術發達,國民的科學素養也普遍較高。美國把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放在政府科普工作第一位,因為政府擔憂青少年科學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國家的持續競爭力。日本是全球地震最為頻發的地區之一,其中東京地區幾乎每週都有有感地震的發生。因此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視地震科普的國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震科普模式,在防震減災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科普也一直被作為公益事業予以大力支持。2002年6月,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在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推動和全社會的支持參與下,近年我國的科普事業取得了十分明顯的進展。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確實已經成為科技領域的“短板”,不知不覺中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提高科普作品在國家科技獎勵中的比例和規格,加大資助科普活動和作品,甚至設置科普專項經費,讓科普和科研緊密配合,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崇尚科普”的良好社會風氣。讓科技成果通過科普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讓科學思想在全社會廣泛傳播,倡導積極向上的先進文化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的社會整體科學素養與時代同步前進。

熱詞:

  • 科普作品
  • 科普工作
  • 禽流感
  • 非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 短板
  • 科普活動
  •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 科學素養
  • 科學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