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石化雙雄正商討在內蒙古等多個地區對外停止批發成品油給民營加油站及中間貿易商。對此,兩巨頭雙雙否認。中石油表示,今年一季度,中石油銷售企業對外批發量同比增長5.5個百分點。而中石化相關負責人亦宣稱,中石化不存在對外“停批”成品油的狀況。
其實,有關中國成品油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由於國內煉油市場缺乏有效競爭,石化雙雄佔據絕對主導位置,其一舉一動對市場供應影響非常大。此前有分析稱,若石化雙雄調整銷售政策,越來越多的社會民營加油站將面臨油源不足的考驗。
眾所週知,近年民營加油站及批發商經常出現成品油進貨難及成品油“斷供”問題,去年大面積的全國性斷油,曾一度導致各地出現大範圍的“油荒”,並已影響到了各地的民生和正常的經濟秩序。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加油站95571家,其中民營加油站44005家,約佔全國總數的46%。但是,油荒一旦大面積發生,沒有掌握油源的民營加油站往往會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
從1992年起都1998年,我國石油市場一直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國內存在數量龐大的煉油廠和加油站,彼此充分競爭。當時我國的原油進口量也不大,成品油價格一直處於低位。但是,到了1998年,國家逐步將石油産業鏈上的主要經營權“特許”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企業。隨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一方面清理和整頓地方小煉油廠;另一方面賦予兩大集團批發專營權、零售專營權。
此後,儘管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先後於2004年和2006年先後放開了成品油的零售和批發市場,但是,民營油企業並絲毫沒有因為市場的放開而日子好過。據不完全統計,現今,中國有近80%油源掌握在“兩桶油”手中,並形成其全國性的壟斷地位。民營企業不能進口汽油和柴油,只能用一定的配額進口燃料油。此外,民營企業如要進口原油則必須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出具的“排産”證明,進口後還要將原油返銷給兩大集團,由其統一安排銷售。
除此此外,按照發改委制定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中國的成品油價格由原油價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潤構成,原油價格參照國際市場,當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相應調整成品油價格。這就産生出一個中國特有的“現象”,一旦成品油價格“調跌”時,便會出現“裝聾作啞無動於衷”。而當國內油價“調漲”時,“兩油”為了保證煉廠的利潤,卻製造“人為銷控”和民營加油站“油荒”。
筆者認為,要解決國內這種人為“油荒”,就必須給予民營加油站公平對待,讓其可以自主進口成品油。這樣,即可擴大中國的能源保障,又可使其擺脫“兩桶油”實行的“銷控” 價格機制,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化。以促進形成市場多元化與公平競爭,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選擇,從而為中國成品油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