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我國對外投資遍佈178國家 投資存量近4千億美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1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對外投資駛入快車道

  中國對外投資現已遍佈全球178個國家,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等多個領域,投資存量接近4000億美元,躍居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國家的第五位。但是,中國對外投資尚處初級階段,未來需要長遠戰略規劃,尊重企業發展客觀規律,在更高的起點上謀篇佈局。

  高起點實現自身發展

  王洪濤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對能源、礦産等多種資源的需求急劇擴大,特別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國內的蘊藏量明顯不足,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我國近十幾年來對境外能源、礦産等資源類項目的大量投資已經使我國資源突破了對傳統國際貿易方式依賴,實現了相對穩定的多元獲取渠道。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週期中,我國鋼鐵、水泥、風能設備、光伏設備等製造業産能閒置情況日益突出,部分産品市場處於階段性飽和狀態。通過積極引導這些在技術和設備方面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有效擴展國際市場,已經向境外轉移了部分過剩産能,促進了産業結構和增長方式的轉型與調整。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順差過大,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多邊或雙邊貿易摩擦頻繁,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以及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構成挑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我國有關企業成功規避了各種貿易壁壘,國際收支則大量對衝了貨物貿易順差。受到技術、品牌、經營方式等方面的制約,我國總體上長期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非價格競爭力不強,很多中國企業通過開辦境外研發中心或兼併收購等直接投資的方式,迅速得到技術、産品、品牌和經營方式等優質資産,創造了更高的産品附加值,顯著改善了我國在國際分工的地位。

  中國對外投資是通過中國企業的跨國投資實踐實現的。中國企業經過十幾年“走出去”的歷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華為通過廣泛投資海外研發機構,短短十幾年就從一家缺乏海外經驗的中國企業一躍成為全球頂級供應商,在通信行業的高端産品領域與全球領先企業並駕齊驅。聯想並購IBM之前的年營業額僅為30億美元,2011年躍升為260億美元,超越戴爾進入前兩名。如果單靠在國內投資經營,不進行當初的海外並購絕不可能達到如此成就。TCL在經歷並購德國施奈德集團、法國湯姆遜集團和阿爾卡特手機的初期陣痛之後,奇跡般浴火重生,完成了鷹的蛻變,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50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凈利潤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250%,而其中海外因素的貢獻率超過50%。名不見經傳的吉利集團成功收購沃爾沃,並採用不干預經營決策的“放虎歸山”戰略,使沃爾沃在獨立運行中取得了滿意成就,成為歐洲人眼中中國經濟發展和中歐友好交往的象徵,得到歐洲各國的廣泛認同。這些企業在“走出去”之前,同樣缺乏對外投資及跨國經營的經驗,但一經走出國門,便風生水起,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轉換。他們的經驗反映了中國企業家的勇氣和智慧,代表著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對外投資的快速發展雖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僅為3000多億美元,不到全球總存量的2%;中國2011年600億美元的對外投資流量,僅佔當年全球總流量15000億美元的4%,與傳統的歐美資本輸出大國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官方對2010年對外投資流量688.1億美元的統計中,投向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和盧森堡等離岸中心的流量合計為513億美元,佔74.7%,其中有相當部分通過返回投資國內的方式回流境內,對衝了境外投資流量。這應該能夠讓我們面對有關機構和經濟學家的樂觀言論與溢美之詞,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冷靜。

  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成功“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感到歡欣鼓舞,而那些在境外投資中遭遇挫折的中國企業更應引起關注。他們或因政治歧視而受挫,如當年中海油之於美國尤尼科;或因文化衝突而止步,如上海汽車之於韓國雙龍;或因金融危機而夭折,如中國平安之於富通銀行等等。在我們將這些投資失敗歸因于客觀條件的制約時,中國企業自身存在的弱點和問題卻不容忽視。中國企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不強,欠缺開展對外投資所必需的技術、産品、品牌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不少企業家對外投資的價值觀念和心智模式有偏差,常為“走出去”而“走出去”,抱有先出去再説的盲動心態;或者僅著眼于投資的機遇,忙於佔便宜抄底,而忽略所面臨的巨大風險;他們財力雄厚,但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只是簡單地將國內行之有效的那一套投資模式運用於複雜的對外投資或國際並購,違背經濟規律、國際慣例和專業流程,在全球化擴張的雄心與實際對外投資合作的能力之間存在巨大落差,透露出自身在全球化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戰略迷失。

  毫無疑問,中國對外投資尚處在初級階段,“走出去”之路依然漫長。中國企業要以融入世界的廣闊胸懷取代走出家門的闖蕩心態,以長遠的戰略規劃代替短視的投機行為,尊重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更高的起點上謀篇佈局,把中國對外投資逐步從資源獲取的原始動因轉向價值創造的全新境界,在合作共贏、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作者為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執行秘書長)

  中國民營企業抱團闖歐洲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李永群 孫天仁

  3月下旬,來自中國的兩大商務考察團同時到訪“歐洲心臟”——比利時,考察團所經之處吹起了陣陣“中國風”。

  由63名中國大品牌企業管理者組成的愛國者國際化聯盟代表團,選擇比利時作為未來拓展歐洲市場的橋頭堡,計劃在位於威勒布魯克市的歐洲市場城落戶。廣東省貿促會帶領的70家中小企業代表團,為的是尋求海內外戰略資源對接與産業對接。這兩個民營企業考察團的組團方式、成員構成都不相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走出去,探索一條中國民營企業闖世界之路。

  比利時王儲挨個説服

  中國企業家在比投資

  “中歐企業之間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關係”,愛國者國際化聯盟發起人、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馮軍對本報記者表示。歐洲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債務危機之後,亟須外國投資,以振興經濟,增加就業。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已成為中國經濟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從經濟實力和發展階段來看,都具備走出去的條件。而國際化是新一輪財富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中國民營企業必須抓住機遇。在馮軍看來,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歐洲當為首選。

  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德威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比利時和歐盟其他一些國家目前當務之急就是保證經濟增長。比利時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在比利時設立分支機構。此次中國民營企業代表團來到比利時考察商機,受到各界熱烈歡迎。

  談及比方的熱情,馮軍透露了一個細節。去年12月9日,他率領愛國者國際化聯盟15位企業家訪問比利時,並應邀參加了中國駐比利時使館舉行的慶祝中比建交40週年招待會。當晚,比利時王儲菲利普從機場直接來到中國使館出席招待會,並接見了愛國者國際化聯盟代表團。令人感動的是,王儲與15位中國民營企業家挨個交談,做工作,希望比利時能夠在候選國中勝出,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向歐洲的首選之地。

  比利時安特衛普管理學院歐中中心發表的研究報告稱,截至2010年底,中國在全球的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為3170億美元,而對歐投資僅佔其中的5%。不過,從2008年起,歐洲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速最快的目的地。2010年中國對歐直接投資佔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0%。活躍在歐洲市場的有約715家中國大型國企的分支機構,以及3800余家民營企業。中國企業目前在歐洲投資的主要目標是:往中國引進新技術和新産品,以確保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成長。

  企業抱團才有機會

  挑選當地合適資源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走向歐洲。害怕歐洲標準,不願意和歐洲人打交道的時代已經過去。廣東代表團一位負責人説,中小企業“走出去”的傳統方式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地區和産業,開拓新興市場,到發展中國家設廠,規避西方國家的貿易壁壘。相對而言,由於廣東擁有較完備的基礎産業,歐洲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研發,民營企業走出去,比如通過收購當地知名企業來做大做強,這是更為有效的途徑,有助於推動産業對接。做貿易通常是靠老客戶,現在需要結交新朋友,“闖歐洲”已經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大戰略。必須邁過“歐洲恐懼症”這種心理門檻,拿出過硬的技術和産品。

  德威特長期致力於推動比中經貿關係。他強調,應該以動態、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對歐洲的投資。他説:“閉關自守對雙方都不利,應該建立起一個網絡,吸引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

  民營企業單打獨鬥闖世界很難。馮軍深有感觸地表示,發起成立愛國者國際聯盟就是要幫助民企,讓一部分民企先走出去。聯盟對問題企業實行“零容忍”,禁止成員企業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因為只有讓國外的企業知道我們是信譽良好的企業,人家才願意和我們談,當地政府也才歡迎我們投資。”馮軍説。

  為推動民族品牌的海外拓展和讓企業更好適應海外市場,愛國者國際聯盟特別邀請國際奧組委前任市場總監邁克爾佩恩、日本索尼公司前任董事長出井伸之等擔任聯盟顧問,並根據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將奧運共贏理念與運營模式帶到聯盟運作中,如篩選中國信譽好的企業參與聯盟,成立民族品牌海外市場落地加速器,讓聯盟的規模效應帶動和提升企業品牌的國際化等。

  2011年10月比利時王儲菲利普率團訪華期間,愛國者國際化聯盟與比利時貝納茨集團簽署了歐洲市場城備忘錄。按約定,愛國者國際化聯盟將幫助其成員逐步完成進駐歐洲市場城的準備工作。

  歐洲市場城是由貝納茨集團開發的批發貿易中心。根據中國企業的需求,貝納茨集團設計開發了龍騰計劃服務、中國品牌中心和“為您帶來客戶”活動等項目,並向有意落戶歐洲市場城的中國企業提供一年的免費辦公樓。歐洲市場城一期工程計劃于2012年完工。據悉,4月1日首批30家中國企業已進駐貝納茨集團位於安特衛普市的辦公樓。

  “中國人出去不抱團像是條蟲。如果500家企業組成聯盟與對方談,對方就不會不重視,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挑選當地合適的資源,而不是等著別人來挑。”馮軍希望聯盟抱團邁出的這一小步,將成為中國民企與世界融合共贏的一大步。

  主動適應國際工程格局“大陸漂移”

  本報駐德國記者 管克江

  今年1月底,中國三一重工宣佈簽署協議,將收購德國混凝土泵廠商普茨邁斯特。此舉引起德國各界熱議,一些德國媒體提出質疑。

  德國《明鏡週刊》的文章稱德國的技術和工人面臨流失,並引用工人的話稱並購案“愚蠢”和“恐怖”。一名股票經紀人則警告説,這樣下去,法蘭克福DAX指數企業也將被“染紅”。 另一些媒體則認為,這代表著一批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市場的趨勢。德國廣播電臺説,雖然走向世界的方法不同,但未來10年將有20家中國品牌為世界熟知。《斯圖加特日報》表示,德國企業需要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才能保持增長。

  普茨邁斯特首席執行官肖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售普茨邁斯特並非它遭遇經營困難,而是順應世界經濟形勢轉換的主動之舉。他説,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歐美衰落、中國繼續發展,國際工程業格局發生“大陸漂移”。當初普茨邁斯特曾詢問歐美工程企業是否有意收購,對方不是缺乏資金就是沒有興趣。結果競標普茨邁斯特的八家企業中,有五家來自中國。“維持現狀,普茨邁斯特仍可盈利;但我們希望參與到世界經濟格局的大戰略中去。”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承諾,並購完成後普茨邁斯特將成為三一重工混凝土業務的海外總部,同時保持高度獨立性。三一重工將確保普茨邁斯特繼續成為高端混凝土製造品牌。肖毅指著普茨邁斯特辦公樓內一間間空蕩蕩的辦公室説,這裡曾有3000名員工,後來因業務減縮只剩下2800名。他説,同三一重工合併後普茨邁斯特的經營一切照舊,也沒有任何工人被解雇,未來説不定還會擴大呢。

  肖毅強調,不管人們喜不喜歡,中國崛起是一個事實。隨著經濟力量增長,中國企業向外並購也是自然而然的。這是美國和日本都曾走過的道路。普茨邁斯特創始人施萊西特在談到這宗並購案時表示,所謂三一抄襲德國技術的説法是錯誤的,事實上三一重工已經成為一家高端技術企業,“德國人應該放下傲慢的架子”。

  德國管理大師赫曼西蒙撰文稱,普茨邁斯特是他長期關注的“隱形世界冠軍”,它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意義甚至超過當年聯想收購IBM電腦業務。因為當時IBM正試圖剝離電腦硬體生産,而混凝土泵卻是普茨邁斯特的核心業務。西蒙説,上世紀90年代普茨邁斯特和另一家德國混凝土泵廠商施維英壟斷了中國2/3的市場份額,而到2004年,它們兩家的銷售額佔不到5%。德國企業應當記住,喪失在世界最大市場的領導地位,意味著它遲早會喪失在世界上的領先位置。西蒙強調,三一重工收購普茨邁斯特對雙方都不是壞事,這將成為中國在德並購的一個成功故事。

  德國《商報》引用專家評論指出,三一重工收購普茨邁斯特是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的一個象徵,今後還會有更多來自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的企業進入歐洲。評論也指出,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在收購歐洲企業時往往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對歐洲的各種反托拉斯法、稅法和其它規章制度研究不夠細。德國麥德龍企業集團分析師提醒,有意到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需更早地參與到這一進程中去。

  多管齊下應對動蕩局勢

  本報駐埃及記者 黃培昭 焦 翔

  經過3年的建造、準備和試運行,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與埃及的合資公司中薩鑽井公司首個海上自升式鑽井平臺“海洋一號”,3月15日在埃及東部紅海蘇伊士灣海域正式開始鑽井作業。 “海洋一號”鑽井平臺總投資3.17億美元,由中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公司建造。平臺設計最大作業水深400英尺,最大鑽井深度3萬英尺,一次定位能完成40口井以上鑽井作業,整個平臺全部實現自動控制,是埃及國內同類型海上鑽井平台中設計和裝備最先進、作業能力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將為埃及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海洋一號”平臺是中國和埃及友好合作的典範。中薩鑽井公司董事長易卜拉欣海德爾表示,雙方將繼續加強合作,擴大投資,努力全面進軍埃及的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市場。中薩鑽井公司成立於2005年,目前註冊資本8000萬美元,中埃雙方各佔50%股份,目前的埃方股東包括薩瓦石油公司和埃及天然氣控股公司。公司已發展成為埃及第二大油氣鑽井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的成績是在埃及治安形勢不穩的情況下取得的,可謂彌足珍貴。今年以來,埃及連續出現多家中資企業職工和華人在埃及遭搶和遭綁架事件,對此,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公司埃及項目副總塞鷹表示,公司嚴格按照“重培訓、重預防、早準備”的原則,實現項目在埃及社會動蕩的特殊局勢下“人員無損傷,財産無損失,生産無停頓 ”的目標。談到經驗,他認為這就是“心中有數,警鐘長鳴”。

  自埃及社會進入動蕩,該公司每週例會均把研究埃及及其周邊國家的公共安全狀況作為重要議題。按照公司和使館的各項指示以及公司應急預案要求,保持高度安全警戒,密切關注局勢變化,嚴格執行各項應急工作措施。

  塞鷹表示,保持與中國駐埃及大使館經參處以及其他機構特別新聞機構間的密切聯絡,及時獲得重要指示和對時局的分析判斷以及在遭遇突發事件時獲得及時有效的幫助對保證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此外,公司還與國際SOS組織保持密切聯絡:參加國際SOS組織撤離預備溝通會議,及時關注國際SOS組織網站關於埃及局勢的分析和預警,認真組織學習國際SOS組織關於應急準備的注意事項。

  當然,工作也要做在平時。據了解,新星公司各級領導和職工也盡可能多的選擇對中國友好的埃及朋友,及時獲得有用信息。有些埃及朋友會在他們了解到可能有騷髮發生之前,及時通知中方做好準備,不要外出。

  其實,中國所有在埃及的企業都不畏當地的危險局勢,堅持留守,多管齊下應對動蕩局勢,並以自身的奉獻為當地謀福。陽光國際旅遊公司埃及分公司經理王軍介紹説,公司總部位於埃及開羅金字塔區,目前,距埃及爆發革命已經一年多,國內的安全形勢受此影響也有不斷惡化的趨勢,金字塔區也未能倖免,各類示威不斷發生,一切安全隱患開始顯現出來。

  公司對員工的安全非常重視,尤其是從去年年初中東地區局勢動蕩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盡最大限度保障堅守海外崗位的員工安全。首先,公司執行嚴格的出行申報制度,要求員工彙報出行安排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以保證安全。其次,在處理與當地員工的關係時,公司尊重他們的宗教和當地的法律,注重與他們建立友好的合作關係。當地員工每天早晨也會及時了解新聞內容,反饋信息,便於公司及時判斷當前形勢。第三,公司還與當地居民保持良好的溝通,在節日時還會送上小禮品。此外,公司與中國駐埃及使館、埃及華人商會等機構保持密切聯絡,經常就目前形勢進行溝通,交換看法。做好應急預案,備有應急資金。最後,公司與周邊各國的分公司保持及時密切的聯絡,便於在緊急情況時及時撤離,保證員工安全。例如,在去年埃及形勢動蕩初期,需要撤僑時,由於航班停飛,公司聯絡到肯尼亞分公司協助撤僑。員工先撤到肯尼亞,隨後得以回國。

  陽光旅遊公司需要改進的方面有:一是加強與公司駐地以及業務涉及地區的政府、安全部門的聯絡,耐心溝通,提高效率。二是加強對公司所在地區和業務涉及區域的信息獲知能力,增加獲取信息的渠道,比如定時收看收聽廣播電視節目,增加與當地居民溝通和交流的機會。

  埃及當地媒體認為,正是中國企業在埃及的不懈堅守,才支撐起埃及對外經濟合作和經濟發展的支柱。而中國公司在堅守中不畏險境的做法,更成為當地媒體津津樂道的談資。

熱詞:

  • 塞鷹
  •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 尤尼科
  • 愛國者數碼
  • 對外投資
  • 存量
  • 投資模式
  • 海洋一號
  • 走出去
  • 大陸漂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