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社上海4月9日電 (記者 鄭瑩瑩)受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因素影響,中國在跨國採購中的傳統優勢有所削弱。9日在此間舉行的2012上海浦東跨國採購大會上,無論是海外採購商還是國內供應商,都爭相從“危”中謀“機”。
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廖紅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危機、各類成本上升給跨國採購帶來挑戰,但中國目前實行的産業轉型以及現代貿易模式的轉變將帶來另一種機遇。
廖紅暉認為,跨國採購商和國內供應商都可抓住這一時機儘快轉型,比如供應商可以探索更多的自主品牌及核心技術,促進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上海標能實業有限公司是滬上一家從事新興材料、複合包裝的中小企業。其總經理徐旭東坦陳,企業也感受到了國際經濟大環境欠佳的“寒意”。為應對目前形勢,該企業已經在加強材料研發,並引進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産效率。
來自印度的採購商Sanjay Hassani Chotrani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在中國上海、廣州、紹興等地的採購確實受到了影響,“因為中國不再是最便宜的地方。”
上海計劃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貿易中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沙海林在當天的跨國採購大會上表示,搭建跨國採購平臺、大力發展跨國採購,是上海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界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品牌、技術等轉為供應鏈的競爭。作為供應鏈的上遊環節,採購在跨國公司經營戰略中的地位日漸突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