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9日訊 江西省把落實集中育秧作為推動早稻生産的關鍵措施,精心組織,創新模式,大力推進。目前,江西省早稻育秧基本結束。今年全省共有集中育秧點8511個,秧田面積7.77萬畝,折大田栽插面積217.3萬畝。據農民種植意向調查,預計早稻面積略有增加。
3月上旬,江西省農業廳即召開全省早稻集中育秧工作佈置會,制定早稻集中育秧補助政策實施方案,印發工作方案和技術要點,明確補助方式,並派出11個工作組深入基層開展工作督導,推動集中育秧面積落實和資金配套。與此同時,各地積極落實配套資金,層層分解任務,狠抓技術培訓。截至3月底,全省落實早稻集中育秧配套資金2894萬元。
在早稻育秧工作中,各地積極探索,形成了三種模式:一是全包式,即由育秧主體統一購買農資,統一秧田管理,統一機插,農戶每畝只花160元就可實現秧苗到田。全省大部分機插秧集中育秧點採取這種方式。二是代育式,即農戶按種糧大戶指定品種購種,育秧工作全部由大戶負責,秧苗價格每畝125元。種糧大戶基本採用這種模式為周邊農戶代育秧。三是播管分開式,即農民購種播種,育秧主體統一租田分田、提供農膜、指導管理等,實行播管分開,責任分負。這種方式在江西較為普遍。
據悉,江西省農業廳將繼續開展“十百千萬”(廳領導聯絡11個設區市、百名處長挂百縣、千名領導幹部幫千企、萬名農技人員下基層)科技興農活動,通過舉辦農民田間學校等方式送科技下鄉,為早稻播種育秧和栽插、田管提供技術服務。同時,組織7個檢查組,在各市、縣自查的基礎上,採取循環交叉方式和隨機抽查的辦法,對早稻集中育秧進行專項檢查考核,並按照檢查核實結果將補貼資金撥付到縣到育秧主體。
由於實施了早稻保溫育秧等技術措施,有效規避了低溫陰雨等不利天氣的影響,當前全省早稻秧苗長勢良好,沒有出現爛種爛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