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正確看待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熱”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冷鏈産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冷鏈市場的需求,冷庫、配送中心等冷鏈基礎設施的建設持續升溫。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業內可以明顯感受到此種形勢的加速發展。這種熱態在延續到2011年之後有所趨於平穩,無論是冷鏈市場投資者還是圈內企業,在對待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開始冷靜和理性。

  不過,令筆者感到些許驚訝的事,進入2012年以來,這種基礎設施全面建設的現象又開始出現回熱升溫的苗頭。例如,先是邢臺地區已開始打造倉儲量8萬噸、年吞吐量240萬噸的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鏈物流基地,計劃2013年完工;緊接著貴州省物資集團“牛郎關冷鏈項目”投資2億元,建設10萬噸級現代冷庫,項目計劃2015年完成;於此同時,南昌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打造的西南地區最大冷鏈物流基地也已破土動工。

  意義值得肯定

  自國家發改委發佈《農産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之後,各地區已經先後吹響了發展冷鏈物流的號角。同時在經過這幾年的艱難起步之後,國內冷鏈市場逐漸趨向成熟和穩定,構建一體化冷鏈物流供應鏈也已提上日程。

  今年已經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距離《農産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果蔬、肉類、水産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到20%、30%、36%以上,推動全社會通過改造、擴建和新建,增加冷庫庫容1000萬噸的發展目標只剩下將近3年時間。

  因此,無論是從加快冷鏈供應鏈體系建設,還是響應國家政策目標的角度而言,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都有值得肯定的意義。

  有業內專家指出,加緊建設和投資開發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已是當務之急。他認為,現在應該不斷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國性冷藏供應鏈配送網絡系統,建立和完善現代流通網絡,降低流通交易費用和損耗,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超對接,逐步完善冷鏈系統,提升利潤水平,減少相應損耗,進而間接推動配送産品産值的提升,促進冷鏈物流産業升級。

  建設熱但不可“頭腦熱”

  “雖然目前全國很多地方都在開展冷鏈物流基地等建設,但是在建設的時候,還是要理清頭腦,擺正動機,找準定位。”一位冷鏈業內人士告訴筆者。

  這番話不無道理,因為從這幾年一些企業投資冷庫、投建冷鏈基地的案例來看,的確有些企業“動機不純”。近年來,各地區政府部門為加快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例如在土地審批、園區用電、企業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以此吸引企業關注。但是,有些企業卻利用投建冷庫和冷鏈園區的“幌子”,騙取政府支持,拿到優惠政策後卻去開發房地産,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於此同時,冷鏈基地建設的盲目性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因為在一些農産品生産加工的地區,像冷庫、冷鏈基地的扎堆建設就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以福建為例,近兩年由於福州地區板栗、香蕉等果蔬的盛産,導致冷庫等冷藏設施的嚴重不足,為促進福州農産品大規模流通,當地企業先後“一窩蜂”的建設了大片冷藏庫、保鮮庫。但是後來由於冷庫容量的激增,卻又造成了“空庫”現象的嚴重。到了2011年秋冬季節,福州蘋果各縣市總存量達不到倉儲量的75%,造成很多庫位空閒。

熱詞:

  • 冷鏈系統
  • 熱態
  • 冷庫
  • 基礎設施建設
  • 幌子
  • 農産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 市場投資者
  • 果蔬
  • 國際港務
  • 企業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