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英劇《反擊》裏,軍情六處特工在阿富汗解救人質途中,被持槍的阿富汗女人劫持,威脅他用手機發送“愛莎”到“阿富汗之”——山寨版“ 星光大道”,幫愛莎投票。這種“閒筆”也被認為是英劇的一種“調調”。 (南方週末資料圖)
南方週末3月30日報道
正如發燒友級的美劇迷不會從《越獄》才開始看美劇,英劇的一小撮擁躉至少從《辦公室》和《布萊克書店》時就開始接受倫敦腔的洗禮了。要説英劇現在才“開始在中國悄然流行開來”,這是相當後知後覺的。
英劇較有規模地受到國內觀眾的關注,是在美劇“大蕭條”之際:2011年下半年,《迷失》、《24小時》等老牌強作余溫燒盡,新貴《冰與火之歌》剛出一季尚不解飽,口碑王《廣告狂人》曲高和寡。《唐頓莊園》、《黑鏡》等級別的英劇此時成批出現,以往“美主菜、英甜點”的慣例被悄然換位。
談起英劇與美劇的區別,人們總覺得前者更有文藝范兒,但以《唐頓莊園》為例,除了故事本身發生在英國(以及伴隨著的英國腔、英式風土民情),與美劇的區分度並不太強。美國HBO拍一個《約翰 亞當斯》或《大西洋帝國》這樣的歷史題材劇,帶來的“藝術感染力”是差不多的。事實上,英劇中的正劇精品眾多,但其地位更像是“又一部佳作”,而非“英劇范兒標本”。
英劇和美劇的真正差異在於,美劇“猛”而英劇“宅”,英劇透著“壞”勁。在某種程度上,美劇可以更加地誇張,更加地重口味,但似乎總是無法寫出英劇那滲透骨髓、摧枯拉朽的“壞”。
比如《黑鏡》,它正從小圈子火到大圈子。這是一部由三集分別名為《國歌》、《一千五百萬的價值》、《你的全部歷史》的獨立故事組成的系列劇集。
第一集,萬民愛戴的英國公主被綁架,綁匪開出的“贖金”是:首相在指定時間和一頭豬性交,並現場直播給全國觀眾看,否則就撕票。結果,真的做了。第二集,人們在一座冰冷的高科技建築裏玩命踩單車,只為早日攢夠1500萬點“Q幣”換取參加“達人秀”的資格;一個清純的女孩得到暗戀者的饋贈,站上舞臺表演,評委卻攛掇她去演情色片,她也真的去了。第三集是未來時,人們在耳後安置一塊可以儲存並播放從前記憶影像的裝置,丈夫懷疑妻子給自己戴了綠帽,憑這高科技手段,居然發現她也還真的戴了。
還有一部非著名英劇《瘋城記》,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一個只會表演一個把戲的小丑——他更喜歡把孩子觀眾弄哭而不是逗笑;一個在社區劇團專演小矮人的侏儒演員——他年輕時拍過色情錄影帶《白雪(點擊觀看白雪影視作品《金陵十三釵》、《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公車和七隻小雞雞》;一個不能生育卻對孩子有狂熱感情的中年胖女人——她把玩具娃娃當孩子養;以及一個連環殺手狂熱崇拜者——他和自己的母親有著超乎一般的情感。這些人同時收到了一封同樣的恐嚇信,然後捲入了一場旨在復活納粹的世紀大陰謀……
這兩部作品在英劇中也算是走得更遠者,同時也是集大成者,它們不在意故事的下限,把一串又一串的包袱挂上去。與美劇不同的是,英劇似乎總是不急著讓故事進行下去:《黑鏡》中,首相顫顫巍巍地走向那只等待臨幸的豬,這本是劇中的觀眾和看劇的觀眾都會摒住呼吸的高潮,偏偏這時還有人過來説“首相大人,我們進行過篩選工作,給您預備了一頭性格最婉約的豬”;《瘋城記》裏,在所有人都盼著老瞎子揭曉那只鱷魚玩偶裏藏著什麼秘密時,不知從哪出來了一對連體孿生姐妹,跟他展開了一場競價拍賣;就連較為正統的火爆動作劇《反擊》,也在男主角阿富汗孤身救援行動時安排了一齣他手機被打劫的插曲,最後揭曉居然是當地人為了讓他給自己支持的“阿富汗超女”短信投票。“先別忙往下寫,這裡還能插個段子”——我猜英劇編劇經常這麼説。
如果拿美國人翻拍的英劇和原版作對比,氣質上的差異會更明顯。在翻拍劇中相當成功的美版《無恥之徒》,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版故事和人物的荒誕感和“低下限”,但強烈的戲劇衝突、花哨的敘事方式依然是標準的美式改造,“天下美劇家天下”的溫情內核也取代了原作更“銷魂”的壞勁。美版《無恥之徒》裏,斯蒂文打了看場子的保安,對他露出的內褲表示鄙視;而在英版裏,他露出的是白花花的屁股。值得一提的還有:英版裏,女主角家的洗衣機壞了,男主角正好在屋子裏。女主角在他不注意時悄悄地踢了一腳,機器才又恢復正常。男主角假裝沒看到,但第二天就給買了一台新的。而在美版中,觀眾看到女主角洗衣機壞了,然後男主角就給買了新的。
英劇確實也有點“文藝范兒”。看《黑鏡之一千五百萬的價值》,你可以聯絡上奧威爾的小説;看《無恥之徒》,你可以侃侃反刻奇主義;再加上一籮筐的狄更斯、簡 奧斯汀,和言必提及的莎翁,慢慢地,你自己甚至都能順帶拔高“憨豆先生”……
但英劇美劇實無高下,美劇用更經典的模式滿足了觀眾對刺激、熱鬧的需求,英劇則適時地填補了觀眾另一層人性化的口味:耍賤+犯壞,這也正是《生活大爆炸》目前再火,也有人認為它比不過《IT狂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