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其號稱“亞洲規模最大”或只是噱頭
新快報記者 龐倩影
總部位於北京的健康體檢機構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慈銘體檢”)近日發佈招股説明書,擬登陸深交所,首次發行4000萬股,擬募集資金1.75億元,用於新建奧亞體檢中心等項目。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
雖然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但新快報記者發現,作為“防患于未然”的體檢機構,慈銘體檢卻已發生13次漏檢誤檢事件。而且其號稱“亞洲規模最大、體檢量世界第一”或僅是個文字宣傳遊戲。
重大服務糾紛達13起
根據慈銘體檢對於自身的定位,其係按照“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暨“預防為主”的醫學思想創建的,即“治未病”是該公司的主要賣點。
但從2007年至今,慈銘體檢共發生4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3起醫療損害責任糾紛、3起醫療損害賠償糾紛、1起醫療服務合同糾紛、1起體檢過程中存在過錯、1起體檢過程中存在漏診。
對於上述13起重大服務糾紛,慈銘體檢並無詳細陳述。但記者翻閱當年報道了解到,如2007年6月,一位林姓先生在上海卓越慈銘門診部做的腎臟B超顯示“未見異常”,但3個月後,他感到不適前往醫院檢查,竟發現左腎長了一個7.4cm 6.4cm的腫瘤。
根據華東政法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由基因突變細胞慢慢發展為體積較大的腫瘤,需經過相對較長時間,而林先生從體檢到發現腫瘤不足3個月,從發現時的大小來看,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迅速增長到如此之大,這説明“被鑒定人在醫院門診部體檢時,腫瘤已客觀存在,並且已達到目前B超分辨率可以探及的大小”。
由於慈銘門診部沒有按照常規對B超進行例行拍照存檔,因此難以排除慈銘門診部對林先生體檢的過程中存在漏檢。
報道中還指出,在林先生體檢時,包括為他進行B超檢查的醫生在內,共有7名醫生尚未將執業地點變更至慈銘門診部處。這一做法並不符合相關規定,換句話説,這名醫生當時並沒有給林先生進行體檢的資格。最終徐匯法院判決慈銘門診部賠償醫療費等各類費用6.91萬元。
整體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而鋻於上述重大服務糾紛事件未結案的尚有4起,慈銘體檢竟表示,“根據未結案件起訴書顯示,涉及的標的金額共158.88萬元,佔2011年營業收入的0.28%,上述情況不會對發行人經營構成重大影響。”
業內則稱,對於慈銘體檢這類關乎人體健康的企業,一旦誠信出現危機,隨之而來品牌打擊將危害整個企業收入,前車之鑒已有蒙牛“毒牛奶”事件、雙匯的“瘦肉精”事件以及愛爾眼科的“封刀門”事件,都對相關企業盈利以及名譽帶來重大打擊。
而上述慈銘體檢自稱構不成“重大影響”,表面看來是對自身業務量龐大的自信。招股説明書也顯示,2011年,慈銘體檢的體檢量為159.48萬人次,截至2011年末,其服務的體檢量累計已超過559萬人次。而整個中國同類的專業體檢機構年體檢量也僅500多萬人次,慈銘體檢在行業中的份額佔30%左右。
從絕對數上來説慈銘體檢似乎體檢量龐大。但新快報記者查看衛生部數據發現,2010年我國體檢市場健康檢查人數約為2.87億人次,其中醫院約為1.19億人次;街道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為主的衛生院約為9888.05萬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約為3997.28萬人次;婦幼保健院(所、站)約為2004.24萬人次,專業體檢機構的體檢量約為542.39萬人次,專業體檢機構佔整個健康檢查市場的份額約為1.89%。
上述數據意味著慈銘體檢本身就處於一個非常小的市場領域裏,而這個領域未來能擴張到多大還要看政策的臉色,還要看同業競爭會否稀釋慈銘體檢的業務量。如慈銘體檢近三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363.34萬元、3705.92萬元、8713.49萬元,雖然每年都有增長,但同比增長幅度已在下滑,如2010年度凈利潤較上年增長171.83%,2011年度則為135.12%。
新快報記者還了解到,其實專業體檢機構從2009年左右才進入高速發展期,目前全國有5000多家同類機構,但該行業準入門檻低,相關政策監管少,同業之間目前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狀態,折扣力度從2折到6.5折不等,在經常降價之餘,這些體檢機構對於自身業務提高卻不是很上心。慈銘體檢也曾出現過醫療事故,如2009年時對客戶的體檢過程中存在漏檢,導致該客戶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