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茅臺:中國社會的“照妖鏡”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中國,茅臺僅僅是一款酒嗎?顯然不是。如果茅臺僅僅是一款酒,為什麼那些不喝酒的人説起茅臺來還那麼起勁?為什麼全國人大代表至於在兩會上提出限制公款消費茅臺酒的議案,而貴州省委書記要挺身而出為茅臺辯護?

  事實上,茅臺酒已經被嚴重地異化了。西諺雲,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而在中國當下,一滴茅臺酒確實可以折射出這個轉型社會所有的矛盾和不同社會階層複雜的心態。在不同的人眼中,茅臺酒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意義,透過茅臺酒來分析中國社會結構大概是一個不錯的視角。

  官老大

  中國的白酒企業總喜歡把自己的品牌和某種文化牽扯到一起。茅臺沒有瀘州老窖和五糧液那樣悠久的歷史,它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把精力放在了對其紅色歷史的挖掘上。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是,紅軍長征時期,路過茅臺鎮時,茅臺酒治好了不少紅軍傷員。茅臺酒對中國革命有功!茅臺跟新中國的結緣早在建國前就已經完成了。

  茅臺的幸運在於,它跟新政權的親密接觸史在1949年後得到了延續和發揚,或許連茅臺酒廠的檔案也難以統計出一個甲子以來國宴上到底消費了多少茅臺酒。不管近年相關部門出臺了多少文件禁止商品大打“國字頭”廣告,但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茅臺是當之無愧的國酒。就連一向與茅臺不對付的五糧液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茅臺到底有多少特供酒,這是一個難以弄清楚的問題,但茅臺顯然利用了“特供”這一概念,並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所謂國酒,乃政府用酒之意。所謂特供,乃專門供應給權力部門消費之意。特供商品是無權者的禁臠。説起來這是一個充滿了等級觀念的詞彙,人們很容易把茅臺酒廠與明清官窯聯絡起來。誰都知道,明清官窯瓷器數量有限,其造型、圖案也不是誰都可以使用的,否則會被視為僭越。試問,在一個崇尚人人平等的國度,哪來的特供商品?

  “特供”凸顯出來的是中國社會官本位觀念的根深蒂固,官員也以喝特供酒為榮。當然,並不是任何級別的官員都可以喝特供酒,廣大鄉鎮幹部大概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不讓公款消費喝茅臺,難道喝拉菲嗎?”貴州省委書記在兩會上為茅臺的辯護很有新意。要知道,拉菲可比茅臺貴多了。你不能不承認,他説得有一定道理。在公款消費日益增長的世風下,茅臺何辜?中國沒有了茅臺,公款消費居高不下的局面就會由此改觀嗎?如果不從制度上進行改革,中國的官本位觀念如何能夠消除?公款消費中産生的腐敗如何能夠杜絕?

  商老二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甚或勝之。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商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從寬泛的意義上來説,這是中國社會的幸事,因為商人從趨利避害的目的出發進行商業活動,客觀上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經濟增長效率。

  但無可諱言,中國社會還不是一個商人主導的社會,商人也遠未從權力的控制下獨立,否則就不會有吳敬璉等人對中國當下社會形態的判斷。商人要與權力階層打交道,當然得遵從後者的遊戲規則。送禮當然要送茅臺,宴請當然也要喝茅臺。茅臺特供之妙就妙在它不僅特供,老百姓要買也能買得到。當然,前提是,你要有錢買,錢這個門檻擋住了一大批普通老百姓,而真正消費茅臺的就只能是有錢人了,這有錢人中又以商人居多。

  商人消費茅臺的心態是複雜的,一方面是為了溝通關節用;一方面是出於炫富的目的,茅臺與其説是名酒,不如説是名片。阿Q投機革命之後,對小尼姑的心態發生了巨大改變,“和尚能摸得,我就摸不得”?商人對茅臺的心態庶幾近之。

  當然,筆者無意批評商人的阿諛甚至張狂。筆者也知道,很多商人並不是特別喜歡喝醬香型白酒,很多人喜歡二鍋頭的程度遠遠大過茅臺。説起社會風氣的時候,他們也是一流的批評家。

  民老三

  前一段時間,茅臺入奢的傳聞攪動了整個社會的神經,逼得一貫低調的茅臺酒廠不得不出來澄清其並沒有入奢的打算。在筆者看來,不論茅臺是否承認其奢侈品身份,它顯然已經是奢侈品了。

  問題是,茅臺入奢,關卿何事?中國人不是一直抱怨中國是奢侈品消費大國但卻沒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嗎?茅臺衝了上去,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奢侈品是靠市場競爭奠定其品牌地位的,茅臺的情況略有不同。貴州省委書記為何替茅臺辯護?歸根到底是擔心茅臺酒從公款消費清單中落選會影響茅臺酒廠的業績,進而影響到貴州省的財政收入。有統計資料表明,茅臺對貴州省財政的貢獻率高達7%。

  在這種情況下,2011年4月,貴州省委、省政府曾專門召開了支持茅臺酒廠加快發展的專題會議,這對一個酒廠來説也算是史無前例。而多年來,在貴州,政府對茅臺可謂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從技改資金到拆遷擴産等無不大力支持。正是在這種呵護支持下,正如本報記者報道所言,茅臺的市場化程度其實遠不及其品牌影響力。要言之,茅臺的奢侈品地位並非憑茅臺酒廠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輿論對茅臺入奢的爭議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當奢侈品嫁接上了官商文化,是否喝茅臺就成了所謂上流社會和普通老百姓身份劃界的界碑。站在界碑一方的人情緒化地把對另一方人的埋怨轉嫁到界碑身上並不是一件顯得特別突兀的事。難怪有人會尖銳地提出一個問題:茅臺成為奢侈品是對誰的羞辱?

  誰在異化茅臺?整個社會都在異化茅臺。我們可以問,茅臺高管為何面對指責沉默不語,但你又能指望袁仁國説什麼?他能説清楚茅臺這個折射鏡裏的種種糾葛嗎?

  茅臺需要祛魅,這不是茅臺酒廠能夠做到的。要平息社會對茅臺的種種議論,至少需要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以及與其匹配的治理環境。而一個祛魅後的茅臺,如果真正能夠成為國際公認的奢侈品,老百姓即便買不起,也會為其歡呼的。這就如同大字不識的文盲也會為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歡呼一樣。

  (作者為本報産經部主編)

熱詞:

  • 照妖鏡
  • 茅臺酒廠
  • 中國革命
  • 社會階層
  • 茅臺鎮
  • 社會結構
  • 社會風氣
  • 國字頭
  • 特供
  • 貴州省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