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在渝中區滴水岩,工作人員演示自調式防沉降窨井蓋安裝方法。 記者 張錦輝 攝
傳統的窨井蓋使用時間長了,不僅容易沉降,産生馬路“肚臍眼”,還嚴重影響了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這一難題將在我市得到解決。昨日,市市政委召開專題推廣會,在主城車行道上推廣自調節防沉降井蓋技術。這種新工藝不僅可以解決窨井蓋的沉降、噪音問題,與傳統井蓋相比,施工起來也更加簡便。
市市政設施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主城現有各種窨井蓋近20萬個。以往採用傳統井蓋,容易造成井蓋區域下沉,周圍瀝青路面碎裂。同時,由於傳統井蓋養護期長,對交通的干擾也大大增加。此外,由於傳統井蓋容易鬆動,行車時常會發出刺耳的噪音。採用自調節防沉降井蓋技術,可一口氣解決上述三大難題——
防沉降井蓋將荷載轉移到路面結構層,避免對井體直接施壓,大大降低了下沉的可能性。而自調節防沉降井蓋膠條採用氯丁膠條和倒梯形鑲嵌工藝,能有效減少震動,從而降低噪聲。不僅如此,以往我市建成一個傳統的檢查窨井需要5至7天時間,採用自調節防沉降井蓋技術後,建成一個檢查窨井只需3個小時,大大減少了對交通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