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長春3月30日電(趙夢卓、宗巍、劉宇婷)吉林省新華書店集團長春市有限責任公司近日決定,將包括長春繁華商業街重慶路的新華書店在內的兩處書店的二、三樓部分場地對外招商,經營項目包括數碼電子産品、小家電、保健用品、工藝禮品等。
“書店的主業仍然是圖書零售,副業是與圖書相關的文化産品,以求借此加強書店與顧客的‘粘連度’,增加客流量,從而擴大市場空間,應對網絡衝擊。”新華書店長春市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宋孟林這樣告訴記者。
發生在長春市新華書店的這一幕,折射出當前中國國營書店生存的困境。在網購、電子書等因素的衝擊下,作為城市文化坐標的實體書店越發步履蹣跚。一些曾經被人們所熟知的民營書店如光合作用,已經成為過往。
“在網絡的巨大衝擊下,實體書店必須轉型,否則將面臨滅頂之災。”對於中國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紀玉山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中國多家民營書店關門歇業的同時,國營新華書店這艘龐大的巨輪也正在經歷著改革的陣痛。從2005年開始,中國多個省份的新華書店紛紛開始重組改革。儘管與民營實體書店相比,國營書店享受一些優惠政策,但日子也並不好過。
“雖然去年書店營業額增長超過14%,也高於省會城市實體店2.42%的平均值,但未來如果單靠圖書自然增長,很難保持兩位數的發展,必須進行戰略升級,在經營結構上進行調整。我們爭取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形成圖書主業以外的另一個支柱業態。”宋孟林説。
宋孟林説,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産品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們的購書習慣、閱讀習慣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以年輕群體為代表,網上購書和電子書等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勢必越來越大。
這種形勢之下,國營書店該如何轉型?專家認為,在目前網絡購書群體與日俱增的背景下,一些國營書店可以“主業加副業”的多元化經營模式,開闢出新的市場空間。
“實體書店可以結合現代技術發展,將發行分成兩部分,不僅出售紙質圖書,還應滲入到網絡圖書的發行。”紀玉山説,“如果細分市場的話,實體書店應搶佔嬰幼兒圖書市場,把這塊陣地保住,而在科技類、學術類等細分領域,將會逐漸讓位於網絡。”
也有專家認為,國營書店轉型應謹慎,需要從長計議。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表示,中國的圖書市場有限,作為國企的新華書店還是應該堅持本業,從自身的圖書銷售策略、書店規模等方面找出應對網絡時代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途徑,絕不應該削弱圖書出售這個主業的地位。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的一番話,讓實體書店看到了希望。他表示,今年年底前預計將出臺扶持民營書店發展的減稅、減房租政策。柳斌傑還説,今後還要將國有書店的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建設之中,所有城市的繁華街道必須給書店預留位置,社區新建的地方都要留出書店經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