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昨天從市殯葬行業協會獲悉,近年來,本市各個墓園為節約土地,採取了許多措施,取得了進展。葬式結構從前幾年的“80191”(即80%為傳統墓葬,19%為各類節地葬,1%為海葬),發展到了如今的“70282”(即70%為傳統墓葬,28%為各類節地葬,2%為海葬)。
據介紹,本市經營性公墓絕大部分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其徵地規模多在300畝以內。二十多年過去,這些墓園絕大多數所剩土地不多,難以避免地出現“死墓危機”。近年來,各個墓園陸續推出了壁葬、樹葬、草坪葬等新型葬式,其中壁葬是市民接受度較高的一種葬式。
今年三月,最大節地墓區怡心園在松鶴墓園落成,29畝土地以壁葬為主,可安置6萬個穴位。昨天,一座以江南民居建築為特色,融牌坊、雕塑、壁畫、噴泉、綠化、水景為一體,環境優美並充滿人文氣息的滬上首家景觀式壁葬群“海上名居”在長橋山莊落成,它由10余座各種風格的建築單體組成,每一個單體都分別鑲嵌著浦東、浦西不同時代的名居元素。“海上名居”景觀式壁葬群分為憶園、思園、念園三個獨立的園區。這一景觀式壁葬群沿河而建,佔地面積1150平方米,共建有2306個格位,能安葬骨灰3791具,與傳統骨灰墓葬相比,可節約四分之三的土地。其最低格位價格為9800元,僅為該墓園傳統墓葬價格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