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深圳市統計局3月26日發佈的統計快報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深圳的規模工業增加值為730.6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産值為2754.4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4個百分點,工業産品銷售率為100.2%,比去年同期減少了0.1個百分點。即使考慮到春節的因素,深圳的規模工業生産出現如此大面積的負增長,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的首次。 (《羊城晚報》3月28日)
首現負增長,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動和國家主動調控等因素的影響,從去年起我國經濟雖呈現出逐漸減速的跡象,但仍處在正常平穩的區間內。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因素,這些因素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中國在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中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負增長的負面效應也不可忽視。對於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引領中國經濟潮流的深圳來説,這是“産前的陣痛”。一直以來,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其粗放低效成為社會發展之痛。如今國際市場需求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歐美訂單日漸衰減,美國開始重振製造業,迫使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如今,是該歇歇腳,想想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方式了。
應該注意的是,即便出現了負增長,深圳目前的經濟結構仍然談不上完全合理。今年前兩個月,深圳固定資産投資額達185.67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房地産開發項目投資70.63億元,同比增長31.6%;非房地産開發項目為115.04億元,同比增長0.2%。外商直接投資額5.41億美元,同比增長46.4%。如果不是房地産投資繼續維持高增長,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實現超過四成的增幅,深圳經濟的負增長恐怕會比現在這個數據還要“難看”。可見,經濟結構轉型仍是任重而道遠。
其實,全國經濟形勢與深圳基本相同。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6060億元,同比下降5.2%,是自2009年8月以來的最低增速;用電量7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速6.7%,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7個百分點;住房新開工零增長,銷售下降15%,這些都驗證當前經濟明顯放緩的狀態。基於此,政策適時放鬆,並力推經濟轉型,已成為新時期的發展要務。
中央政府將今年的GDP增速目標下調為7.5%,目的就是為了放慢發展步伐,注重發展質量,實現逐步轉型。那麼如何實現轉型?首先需要政府權力結構的轉型。政府應該進一步放開對市場的干預,減少審批環節,降低準入門檻,建造更加自由和平等的平臺,從而實現對資源更有效的配置。其次,應該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尤其在改革資源性産品價格、收入分配製度、財稅體制等方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促進社會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此外,還應通過推進城鎮化實現擴內需、促銷費,把經濟增長動力從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到內需拉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