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你的居所“綠色”了嗎?在低碳、節能、環保氛圍越來越濃厚的背景下,綠色建築日益引起大家關注。河北省石家莊市新石北路春江花月小區不僅統一為住戶配置了太陽能熱水系統,還配套了中水系統,用於衝廁、綠化和沖洗地下車庫地面,每棟樓的外墻、頂板均採用高效的保溫節能材料。這些細節的改變讓綠色建築的理念實實在在融入日常生活。春江花月小區也被評為2011年度河北省“十佳綠色小區”。
業界人士稱,未來五年,綠色建築將從“啟蒙”階段邁向快速發展階段。河北省綠色建築的發展正在提速。
為什麼還有建築“綠”不起來?
對綠色建築的競爭力還缺乏科學認識
和“十佳綠色小區”一起新鮮出爐的,還有河北省“十佳綠色建築”。近年來,河北省綠色建築尤其是建築節能工作取得很大進展,一些國家級示範城市、示範項目紛紛落戶河北。2011年,河北省開工綠色建築示範小區40個;2012年,各設區市還將分別建成一個10萬平方米規模的綠色小區項目,確保新建建築節能強制標準執行率100%。
為什麼還有很多建築“綠”不起來?河北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説,僅從“人”的角度分析,綠色建築發展面臨3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開發商不願意嘗試綠色建築,他們往往只考慮綠色建築帶來初期投資的增加,很少顧及未來運營成本的降低;二是相關部門及領導也處於“懵懂狀態”,對綠色建築缺乏真正的理解,認為其很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使用者對綠色建築缺乏了解。
事實上,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綠色建築只比普通建築造價高5%~10%。我國為綠色建築制定了三個星級標準:達到一星級只增加成本105元/平方米,達到二星級增加成本200元/平方米。“綠色建築的理念、設計完全可以在普通房産項目中推廣使用。而且,與普通建築比,綠色建築可減少排放40%以上,以綠色建築為主的城市競爭力也是巨大的。”這位負責人説。
相關專家認為,推廣綠色建築更為緊迫的任務是:讓地方政府、開發商、使用者全面、正確理解綠色建築的概念。
規模化、高水平應用還有哪些不足?
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地區發展不平衡,相關標準還不夠完善
1月16日,戶外陰冷潮濕,邢台南宮市天地名門小區居民李先生家中的溫度達到22攝氏度。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讓小區居民感受到冬天裏的“春天”。
目前,南宮市已有10個小區、8個公建單位應用了地源熱泵技術。南宮市利用地熱能已實現供熱製冷總面積138萬平方米,佔全市集中供熱面積的80%以上。
可再生能源是助推綠色建築發展的直接力量。在河北省,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資源豐富,其中,淺層地熱能儲量居全國第三位,每年可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靜態資源量相當於2.6億多噸標煤。截至目前,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累計建築面積達9357.8萬平方米。
“在總結工作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地區之間發展還不平衡,部分地區對這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相關標準尚不完善,工程監管力度尚需進一步加大。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築與規模化、高水平應用還有較大差距。”河北省住建廳副廳長梁軍説,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任重道遠,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進。
業內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應用,在縣級以上城市規劃區內,具備條件的新建、改建、擴建12層以下居住建築、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築中強制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並與建築進行一體化設計與施工,同時出臺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引導作用,引導房地産開發企業和建築設計單位發揮作用。
初步預計,2011年~2013年,河北省新竣工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將由2010年的36%提高到38%。
既有建築綠色改造難點在哪?
建立並完善財政支持激勵機制,努力解決資金配套問題
和新建建築相對應,既有建築如何“披上綠裝”是河北省推進綠色建築發展的重要內容。2011年,河北省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以下簡稱“既改”)完成1375.4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河北省既改任務更加繁重,僅2011年~2013年,全省計劃改造4426萬平方米,佔全省具有改造價值老舊住宅的42.4%。
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河北既改工作的瓶頸。據測算,每改造1平方米的既有建築,大約需要投入資金220元~280元。“十一五”期間,河北省共投入既改資金9.5億元。但是,一些地方,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因為資金制約,既改工作進展緩慢。
“我們發現,作為省級財政,吉林省2011年下達既改專項補助資金11億元,山東省是5000萬元。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1:1與國家既改獎勵資金配套,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我們建議,設立省級‘既改’專項資金,採取1:1、至少1:0.5的比例與國家獎勵資金配套,以推進全省既改工程儘快成為老百姓的暖心工程。”河北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建議。
資金問題也同樣制約著綠色建築的發展。專家認為,河北是經濟大省,同時也是一個資源匱乏的省份,應建立並完善財政支持激勵機制,採取財政貼息、財政補助等措施,為綠色建築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