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PM2.5的監測與發佈已成為長三角主要城市的焦點話題。27日,江蘇蘇州宣佈從當日起開始發佈PM2.5監測數據。之前,浙江已從3月24日起開始發佈杭州、寧波等七大城市的PM2.5監測數據。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城市,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加緊監測與發佈的相關工作。
打開蘇州市環保局網站,今天蘇州市區三個監測點的PM2.5均值為0.055毫克/立方米。蘇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洪維民表示,國際現行的第一階段標準限值是0.075毫克/立方米,蘇州今天的數據低於國際限值,但高於國際日均值0.035毫克。
再打開浙江環保廳網站,可看到今天杭州的PM2.5均值為0.089毫克/立方米、寧波的PM2.5均值為0.072毫克/立方米。高企的PM2.5數值,凸顯出長三角主要城市正面臨嚴峻的空氣質量問題。
洪維民介紹,今年2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佈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環保部隨後提出了分期實施新標準的時間要求:2012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要實施新標準。
新標準顯著提高了空氣質量門檻。洪維民以蘇州為例説,舊標準下,2011年蘇州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1.8%,超標天數為30天;新標準下,優良率將降為68.8%,超標天數為114天。據悉,長三角其他城市也將面對類似情況,如南京市環保局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按新標準,南京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會減少40%-50%。
對社會公眾來説,PM2.5數據比較難懂,生活中時常遇到“灰霾天”是對空氣質量差的直觀感受。霾是由氣溶膠污染造成的大氣能見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現象。研究表明,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對能見度的影響比可吸入顆粒物大幾十倍。因此,監測PM2.5,是治“霾”的基礎工作之一。
長三角各主要城市今年紛紛發佈PM2.5數據,加快治“霾”步伐,是環境污染、國家法規以及民眾環保意識提高共同催生出的結果,但治“霾”路上仍面臨眾多“攔路虎”。
蘇州市氣象局副局長陳建華介紹,中國存在三個明顯的霾天氣頻發和危害嚴重地區,分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多為經濟發達,工業化、城市化程度較高區域。據各地氣象部門統計,80年代中期以來,三大地區內的城市霾日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以蘇州為例,1956年到1979年,霾天氣十分罕見,年均不超過2天。1980年起開始快速上升,2011年已達155天。陳建華稱,與長三角周邊城市相比,蘇州霾天氣出現頻率仍屬中等偏下水平。上海由於靠近海洋,霾天次數比蘇州低;南京、杭州受海洋空氣影響小,比蘇州略高。
2011年,蘇州市政府將“加強市區霾監測體系建設”列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投資1000多萬建成了江蘇省內首個大氣霾綜合監測站。陳建華表示,蘇州將從4月1日起發佈霾天氣的預報、預警。
PM2.5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仍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長三角城市內,小汽車迅猛增長,建築工地揚塵治理難,發電與工業消耗大量煤炭,都導致PM2.5的增長,這些治“霾”路上的攔路虎,目前仍很難消除。洪維民表示,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得到優化後,PM2.5才能得到控制與改善,但這將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