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南寧3月27日電(記者 陸波岸)“要致富,修公路。”這句廣為流傳的經驗曾使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的各族群眾受益。如今,他們在實踐中又有了新的體會:“民族山區要致富,不能只是修公路。”
古寨瑤族鄉位於紅水河中段南岸的大石山區,全鄉2.1萬人。過去極其不便的交通條件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要賣一頭大豬得請一大幫人抬出去,這裡到古寨街兩公里多一點的路程,往往要抬兩個多小時。”古寨村古荒屯瑤族村民藍慶日説。
2004年10月15日,在古寨瑤族鄉成立20週年當天,一條由南寧市各縣區13個單位捐資修建的“民族團結友誼路”建成通車,使古寨瑤族鄉到馬山縣城實現了全程柏油路,同時也結束了馬山縣沒有一寸鄉級柏油路的歷史。此後,除了少數偏遠的自然屯以外,全鄉絕大部分村屯都實現了公路修到群眾家門口。
然而,修通公路只是發展經濟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唯一的條件。“民族山區要致富,不能只是修公路。”古寨瑤族鄉黨委書記藍鼎昌説,幾年來,古寨瑤族鄉大力實施大石山區基礎設施大會戰建設工程、民族鄉基礎設施完善工程、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和農村改水改廁建設工程,並且大力發展金銀花、指天椒、穿心蓮、桑蠶、特色林業、生態立體養殖等特色經濟,成為帶動民族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
“2003年,全鄉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是1328元;2011年,達到3280元。”古寨瑤族鄉的藍晨露説,目前,古寨瑤族鄉金銀花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年産量達100多噸,産值1000多萬元。竹子種植達到2.6萬畝,穿心蓮1500畝,指天椒800畝,並成立了金銀花合作社、種養專業合作社等特色經濟專業合作社,不斷增強了民族山區的“造血功能”。
經濟發展了,瑤山各族群眾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我們屯44戶人家中建起樓房的就有40戶,我家僅住房裝修費用就接近10萬元。”藍慶日説,而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我們住的都是茅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