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眾所週知,在食用植物油原料、加工與供應市場,已逐步被跨國糧商所控制。2012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荊門市委書記王玲直言,在國內現已開工的大型油脂加工企業中,外資企業佔據了66%,已超出國家戰略安全警戒線。不為公眾所知的是,國內食用油企業在技術上也面臨嚴峻挑戰。
從審查該領域專利申請的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醫藥生物發明審查部得知,在中國食用油領域的專利申請中,國內大型食用油企業的專利申請量較少,而跨國企業在專利申請上處於領跑態勢。
截至目前,在中國擁有“金龍魚”品牌的跨國糧油企業嘉裏特種油脂有限公司(下稱“嘉裏糧油”)有21件專利申請。這個專利申請量看似貌不驚人,但它超過了排名其後的“福臨門”、“魯花”、“盛洲”3個品牌持有企業專利申請量之和。
其中,“福臨門”持有企業中糧集團有9件專利申請;擁有“魯花”牌的山東魯花集團擁有6件專利申請;擁有“盛洲”、“海獅”、“多力”等品牌的廈門中盛糧油集團、上海良友集團、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等分別有3至4件專利申請。
資料顯示,食用油領域在華專利申請量最多的申請人大多來自日本、美國和荷蘭。業內專家強調,國外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通用性食用油組合物、脂肪的分離方法、油脂的改性和油脂的加工方法優化等方面,其涉及核心技術,如限定特定的甘油二酯的組成或比例等,這些專利申請要求保護的範圍廣,幾乎完全覆蓋了食用油行業的熱點,佈局明確,注重系列專利申請,有可能在一定範圍內形成技術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