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早期巴洛克音樂精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1: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外灘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早期巴洛克音樂的精髓就在即興演奏

  也許是在1670年,小提琴家尼古拉。馬蒂斯(Nicola Matteis)在一位富商的贊助下,渡海來到英國。在意大利時,他已經是一位成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那不勒斯的暴發戶們爭相邀請他到自家的客廳裏助興。那時意大利的提琴演奏技巧由於金主們的追捧而變得花哨炫技,而英國的小提琴演奏家們此時還奉法國派的技巧為圭臬。馬蒂斯來到英國後,被英倫三島深厚的民謠傳統所吸引。也許是異域的音樂空氣激發了他的靈感,在英國的十幾年中,他一掃英國樂壇的沉悶空氣,演奏技巧漸漸趨於融合。他開始使用一種更長的琴弓,隨之而來的是變化的握弓方式。而這一切,都被詳細地記錄在了他當時出版、留存至今的樂譜中——多虧了那時的音樂愛好者的熱情和嚴苛,使馬蒂斯和出版商們都不敢馬虎應對,他們把所有的演奏要點都事無巨細地記錄在樂譜上——這使得今天的我們居然可以聽到真正原汁原味的巴洛克音樂。

  近日,在上海音樂廳丹尼爾。霍普(Daniel Hope)的“穿越巴洛克”音樂會,便帶領觀眾領略了一番這些精巧花哨、或幽默或憂傷的巴洛克“靡靡之音”。也許是巴赫的光芒蓋過了大多數巴洛克音樂家,今天的人們已經不再知道,其實大多數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就是這種消磨心志的“靡靡之音”。在小百姓遣興的酒館中、在中産的客廳裏、在貴族公侯的起居室裏,作為背景音樂的大概就是馬蒂斯們的《酒館舞曲》吧。重新把這些歲月塵封的音樂訴諸於琴弦的是小提琴家丹尼爾。霍普,他畢業于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的俄國音樂家沙撒。布隆(Zakhar Bron)。雖然英國當地媒體《倫敦觀察家》稱讚他為“自杜普蕾以來最令人激動的弦樂演奏家”,但這樣的頭銜顯然並不適合他。兩者的技巧或有可比擬之處,但他們的氣質卻相差千里,前者沉鬱開闊,後者輕靈秀巧且具親和力。他對觀眾也毫無要求,席間若有觀眾喧嘩鼓噪,他也並不介意,“要知道這曲子當初在酒館裏演出的時候,比這可吵多了”他還特別羨慕中國觀眾看京劇的時候能隨時叫好,“有一次我去北京演奏,一曲未完大家就鼓起掌來,那時我特別興奮,覺得這才是音樂的感染力。”

  然而,當晚的演出並未出現他所期望的“盛況”,一位坐在我前面的年輕丈夫經不起曲調的誘惑,屢屢欲踏拍起舞,但是他身旁的妻子卻緊抱著他的肩膀,兩人強裝鎮定。於是他們的熱情便這樣作罷。丹尼爾必會責怪這位妻子的過份矜持,在他的第二本德語書《我該什麼時候鼓掌》裏,他描述了各國聽眾的欣賞習慣並重申了這一觀點。二十年來他一直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如他所欣賞的那些巴洛克音樂家一樣。馬蒂斯遊學英國,法爾格尼裏(Andrea Falconieri)和維斯特霍夫(Johann Paul Von Westhoff)則漫遊整個歐洲,他們汲取當時已知世界的音樂菁華,並冶于一爐。如今的已知世界已經擴展到全球,“那時的巴洛克音樂似乎有點像今天的世界音樂(World Music)”,雖然形式完全不同,但“它們的精神卻是相通的”。

  如果非要指明他所説的“精神”有哪些內涵,我想丹尼爾一定會在裏面加上“即興”一項。在他看來,早期巴洛克音樂的精髓就在即興演奏。他喜歡把自己的演奏事業稱為“巴洛克爵士”,興之所至,則無音不至。“我會儘量按照古人的演奏習慣來拉琴,但是我必須加入一些其它東西。”當晚維瓦爾第的《福利亞》(La Follia,意味瘋狂)變奏似乎就體現了他這一想法。但是巴洛克音樂到了巴赫,就洗盡了早期的即興世俗氣味,而變成了堪比黃鍾大呂的形而上音樂。演奏會以巴赫的《咏嘆調》(Air)作結,似在傷懷一段富有煙火味的往事。

  B=《外灘畫報》

  H=丹尼爾。霍普(Daniel Hope)

  B:你曾提到傑米尼亞尼(Francesco Geminiani)的《小提琴演奏藝術》(The Art of Playing on the Violin)一書,在書裏古人的演奏技巧有些是被記錄下來了。你會在演奏時刻意追求古人的演奏習慣嗎?

  H:我會。當然這樣很難,你要把古人的整套演奏技巧和習慣都保留下來似乎不可能,但我會刻意地去追求。傑米尼亞尼是他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他是科雷利(Corelli)的學生。他的這本書現在已經成為這門樂器的必讀書目。在傑米尼亞尼的作品中你可以讀到科雷利的風格,這樣的話我就可以根據傑米尼亞尼的音樂追蹤到科雷利的音樂,這也是獲知古人音樂的一個方法。

  B:很多巴洛克音樂家都被漸漸湮沒,比如泰勒曼(Telemann)就被世人遺忘了好幾個世紀,20世紀才被發掘出來。你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呢?

  H:泰勒曼是不可思議的作曲家,他身後的經歷是一個悲劇。巴赫也差不多被遺忘,但多虧了門德爾松在19世紀的重新發現。泰勒曼的悲劇在於,就算他的作品現在被重新發掘出來了,也無法引起當初巴赫所引起的那種轟動了。但是他的作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可與巴赫等量齊觀。

  B:那你是如何挖掘古樂的呢?

  H:很多情況下我用互聯網。現在很多的古樂譜都已經放到網上了。而且我還有一個要好的朋友,他是個研究巴洛克,特別是維瓦爾第的專家。他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不停地發掘寶藏,然後傳給我。他大約已經挖了上百首協奏曲給我了。

熱詞:

  • 巴洛克音樂
  • 巴赫
  • 演奏要點
  • 音樂愛好者
  • 巴洛克時期
  • 馬蒂斯
  • 演奏技巧
  • 音樂家
  • 杜普蕾
  • 盛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