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下降、貿易逆差加劇、新增貸款走低……2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相繼出臺,帶來理財市場新變化。近日,記者發現,去年紅極一時的短期理財産品已有所降溫,半年期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産品正受到更多市民青睞。
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增長3.2%,創20個月新低,且低於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3.5%;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07億元,低於1月份的7381億元;2月貿易逆差315億美元,創10年來單月最大逆差。
據了解,銀行短期理財産品去年風光無限,因為去年CPI處於高位,銀行順勢推出較高收益率的短期理財産品,受到了追捧,但自2月份以來,短期理財産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大減弱。隨着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以及在降息預期強烈的情況下,3月份發行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又有所下降。據統計,1個月至3個月期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降至4.82%,3個月至6個月期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降至5.01%。
銀行人士介紹,目前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有所減少,不少客戶傾向於選擇長期理財産品,目前市場上在售的一年期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在5.2%~5.8%之間。近期準備購買理財産品的市民郭女士稱,在降準、降息預期下,短期理財産品的收益都在降低,還是投資長期理財産品更划算。
儘管中長期理財産品新發行量佔比有所提升,但在市場上依舊“供不應求”,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還是1至3個月期的短期理財産品居多,期限半年以上的理財産品供應量很少。據普益財富統計,受市場需求影響,2月份以來,長期理財産品佔新發理財産品比重已有所上升。2月27日至3月2日一週,新發行的理財産品中,半年至1年期産品數量佔比較前一週增加了3.72%。3月5日至9日,半年至1年期産品市場佔比增加0.24%,1年期以上産品市場佔比增加0.33%。“金融界”網站最新發佈的理財産品周報也顯示,在3月8日至14日發行的194款理財産品中,6~12個月期的理財産品佔比16%;12個月以上的産品只有7隻,佔比僅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