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週四在北京表示,反通脹具有長期性,中國應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
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這位專家説,總體上看,在全球需求下行的背景下,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將高位震蕩,但持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中國物價上漲壓力有所減弱。
他預計今年中國政府將實現物價調控目標,即將CPI漲幅控制在4%左右。去年,中國CPI調控目標同樣為4%,實際則上漲了5.4%。
雖然通脹壓力有所舒緩,但余斌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處在成本上升階段,通脹並非短期問題。全球性寬鬆貨幣政策還在持續,大宗商品價格仍然處於很高的水平,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農産品價格上漲等,也都説明反通脹具有長期性。
在此形勢下,他建議適當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4%,甚至5%,應當都是可以接受的。在這種水平上,不會對大多數人的生活産生影響。
他續稱,如果把通脹目標定得過低,就很難推進價格改革;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推進價格改革,結構調整就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而調結構對於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殊為關鍵。
官方將今年貨幣政策定調為穩健,同時強調預調和微調。市場則認為,如果中國經濟增速下滑過快,貨幣政策在操作中或偏向寬鬆。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季下滑。從已經公佈的工業、投資、出口等數據看,今年頭兩個月,經濟增速還在繼續回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預計,為了穩定經濟增長,金融當局今年可能會4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至19%的水平,今年增加的流動性總盤子或在1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余斌説,通脹壓力的減弱,的確為貨幣政策調整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如果像最近出現的石油等價格大幅上漲,對中國短期物價産生過大衝擊的話,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亦會受影響。(記者 俞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