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連平:利率市場化不切實際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2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英才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刊記者 鄭景昕 圖|本刊記者 梁海松

  中國銀行業很賺錢,也常被人認為是賺錢太容易。在當前利率管制的背景下,短期貸款高達3個點左右的存貸款利差被輿論詬病。但高利差還能維持多久?貸款膨脹的背後又埋有多少風險隱憂?

  隨著房地産調控、地方融資平臺償債高峰的到來,銀行資産是否存在風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英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連平看來,無論是房地産調控還是地方融資平臺問題,要想避免系統性風險,究根結底還要看中國經濟能否實現“保8”。

  30%下跌警戒線

  《英才》:你怎麼看此輪房地産市場下行對銀行産生的風險?

  連平:首先問題不在於銀行對開發商貸款比例有多大,由於房地産形勢不好,商業銀行今年會更加謹慎,對開發商貸款還會進一步收縮。

  而從購房按揭來看,即使遇到較大的風浪,問題也不大。按揭貸款是銀行非常好的資産,因為按揭首付比例比較高,同時中國老百姓儲蓄率比較高,因此不會輕易斷供。稍微要注意的是中國公司貸款中有相當部分的抵押物是房地産,房地産如果跌得比較厲害,可能就會影響到這部分抵押物的價值。但仔細分析一下,銀行在計算抵押物價值時普遍打6-7折,因此如果房價沒有出現很長時間、很大幅度下跌,應該説風險也不會太大。

  如果説房地産會對銀行業産生風險,那麼它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房價出現劇烈震蕩,跌幅超過30%;另一個是房地産市場下跌持續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才可能對銀行業的房地産貸款和商業銀行其他貸款産生一些影響,否則不大會産生實質性的影響。

  《英才》:與房地産相比,你怎麼看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及地方融資平臺的償還能力?

  連平: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稍微大一些。與7萬億元左右的房地産貸款規模相比,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總量要大一些,有8萬多億元。從當期的地方政府收支來看,地方政府今年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因為,今年還款量比較大,加上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可能因為房地産投資急劇下降而急劇收縮。賣地收入佔地方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達到一半。

  其次,還要看地方今年總體經濟增長情況,這個關係到稅收。如果增長能夠維持在8.5%-9%,總體來説,地方政府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如果增速急劇下降,那麼稅收收入可能也會隨之減少。

  此外,還要看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的這塊。目前,中央轉移地方的比例為30%多,但現在轉移給地方政府的比例越來越高,我認為這個比例不見得能降的下來,可能還會上去,因為地方政府今年財政收入肯定是比較困難的。

  《英才》:會不會出現房地産風險和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疊加在一起的極端情況?

  連平:如果經濟增長能夠平穩地保證在8.5%以上,政策又很靈活,房地産也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而且2012年房價真的出現一定程度下跌,我認為政策是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鬆動。現在,限購把一些剛需都限制了。這個時候,你説出現很大的系統性風險,我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英才》:當前中國銀行業所面臨的風險與歐美銀行所面對的風險有何異同?

  連平:歐美國家金融危機的特徵是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它的蔓延和傳播速度非常之快,兩三天功夫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變成一場危機。但像中國這種房地産以及融資平臺本質上是信用風險,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比如開發商貸款真的還不出來,現在銀行流動性比較充裕,逾期就逾期吧。

  我們現在不良率才1%左右,由於今年房地産價格下跌、地方融資平臺相對集中的還款期,兩者可能會導致不良率稍微有些反彈,但即使反彈到2%,也沒什麼大的問題,因為從商業銀行來講,過去講的不良率容忍度大概就放在2%。再説現在撥備規模很大,整個銀行業的不良資産4000多億,撥備270%,一萬多億。如果今年《巴塞爾協議Ⅲ》實施,撥備還會增加。

  《英才》:過去不良率持續下降是否與貸款規模快速膨脹有關?

  連平:有一定關係,但也與銀行風險控制水平提高有很大關係。我們不能用西方銀行在這次危機中出現的問題,類比中國銀行業。問題是不一樣的,西方銀行的杠桿率很高,一旦出問題,流動性一緊縮,資本、撥備對它來講是沒有任何抵擋作用的,像洪水猛獸來了一樣。而中國銀行業杠桿率很低,衍生産品做得非常少,主要業務是貸款。

  説白一點,房地産公司、地方融資平臺還不了貸款都是可以談的,今年底還不了,特別情況可以做一些展期,或者再拿一些抵押物,把這單本來可能會成為不良貸款的業務,通過拉長還款時間消化掉。

  信貸需求旺盛

  《英才》:過去一兩年時間裏,銀行理財産品迅速膨脹,變相地提高了存款利率,當前是否可以“順水推舟”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

  連平:我認為當前可以推進,但不是全面迅速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最好時期。

  由於整個經濟對信貸需求非常旺盛,此時存款利率上去,那商業銀行肯定會毫不客氣地把貸款利率同樣大幅抬升,把壓力又轉嫁給實體經濟。這也是當前中國與韓國、中國台灣地區當初推行利率市場化所面臨的環境不同。他們當時對貸款需求是不強的,這樣在存款利率上去時貸款利率卻上不去,存貸利差就縮小了。因此,貸款都沒有市場化,利率要市場化,是不切實際的。

  《英才》:如果貸款利率上升太高,銀行的一些優質客戶會不會選擇發債,而不是從銀行貸款?

  連平:問題是,發債也有一定的限制,也不是隨便要發多少債就能發多少債,它有一定的比例。中國的特點是,現階段商業銀行的貸款看起來需求還是很大。信貸需求大小只要從目前實際貸款利率上升就可以看出來了。《英才》:為什麼中國當前的貸款需求會這麼旺盛?

  連平:這個跟中國的預算軟約束有一定關係。地方政府有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責任,地方政府主導投資,它的約束是軟約束,投資需求就大;其次,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信貸需求自然會很旺盛。具體到當前,信貸供應又偏緊,這樣就會使得信貸價格上去。如果把信貸放開,宏觀經濟行不行?又會經濟過熱、通貨膨脹,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英才》:也就是面臨銀行信貸市場化與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之間的矛盾。

  連平:對,這個矛盾是中國特有的。其他國家你看推行利率市場化,因為沒有人要那麼多貸款,需求不旺盛,你把它放開,銀行之間一競爭,貸款利率就下來。

熱詞:

  • 英才
  • 連平
  • 銀行流動性
  • 利率管制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融資平臺
  • 抵押物
  • 銀行業
  • 貸款利率
  • 存款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