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葉檀:對中國經濟未來有信心 市場不一定會大幅上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博客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經歷一連串的震蕩後,中國重申以改革開放破解經濟與社會瓶頸,這是中國社會明確的趨勢性變化。這一趨勢凝結了國人數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凝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認識,凝結了眾多人士的共識。沒有人願意回到饑荒、貧窮、封閉的黑暗時代,即便對均貧富時代抱有詩意憧憬的人,面對現實同樣理性。 

  3月19號,溫家寶總理在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的90名境外代表時指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和政策不能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國的各項改革事業會繼續前進,絕不會中斷。中國與世界的友好交往,特別是經貿合作會繼續加強,而不會削弱此。此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2012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立足擴大內需,強化創新驅動,依靠改革開放,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重慶等中西部地區的改革開放沒有發生變化,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重慶將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開放,促進重慶經濟社會取得更好更快發展。 

  只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開放目標,只要堅持公平市場下的機會均等而非結果均等原則,中國經濟就能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市場自身就會闖出一條路,指向我們並不知曉的康莊前景。

  對改革開放不能進行庸俗化解讀,認為提倡改革開放,中國的股市就會因此大漲特漲,認為提倡民生公平,就是保障人人有産權房。

  我們絕不應該忽視目前所遭遇的困難。前三十年的制度紅利、前十年的外貿紅利、前十五年的房地産紅利逐漸消失,這一消失的過程與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疊加,加劇了轉型的困難。此時,用空幻的承諾使國民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旦目標無法達成反而會滋生改革的反對力量。

  來看最基礎的行業。鋼鐵行業全行業虧損的格局沒有發生變化,造船行業處於冰凍期,化工行業與紡織、房地産等相關的企業大面積停工限産。據3月19日財政部公佈的數據,今年1-2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63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9%,自去年7月-11月以來,國企利潤環比均為下降趨勢,鋼鐵、石化、施工房地産、機械等行業利潤降幅較大。

  在紅利全盛期佈局的行業出現了絕對的産能過剩,大而不強的弊端浮出水面。消除過剩産能、提升産品品質非朝夕之功,需要社會資金介入消化,需要進行市場化的並購重組。消除過剩産能還與破除競爭性行業壟斷、逐漸減少行政規制、消解權力傲慢結合在一起,經濟工程與社會工程全合二為一。

  再來看出口紅利下降、成本上升嚴重區的地區的經濟增速。廣東今年1到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 2966.80億元,增長5.0%,但增幅同比回落1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8.18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 回落5.7個百分點;出口為734.6億美元,增長0.7%。浙江情況大同小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39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同比增幅回落9.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5.4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出口295億美元,同比增長2.5%,進口142.7億美元,同比增長5.1%,增速同比分別回落12.1和28.4個百分點。沿海地區突圍不易。

  更嚴重的是,資金鏈斷裂、重塑金融信用迫在眉睫。以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為前哨的小微金融機構很大一部分會陷入資金鏈崩斷危機,而一些銀行、機械工程等公司會陷入光有帳面贏利不賺錢的窘境。

  城鎮化是未來的發展抓手,而增加內需的前提是增加有效消費群體,如果大批進城的農民朋友身無分文,貧窮的城市化無法拉動內需只能增加貧民窟的數量,這就牽涉到技術培訓與農地增值收益分配,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利益格局再調整。

  內需增長不快,奢侈性消費增長全球矚目,貧富差距趨向極端。瑞士信貸引用中國銀聯(China UnionPay Co.)的數據,中國居民2011年利用銀行卡在境外消費達人民幣3,000億元(合4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6.7%。另據世界奢侈品協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的數據,除去年為歐洲貢獻了62%的奢侈品消費額外,中國內地購物者在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期間在海外共花費72億美元,同比增加了28.6%。

  艱難的轉型不可能匹配大幅上升的市場,除非我們能拉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否則就要尊重常識、尊重經濟規律。等到某些得風氣之先的重要企業不再受成本上升、産品定價權消失的夾板氣,以産品與信用獲得真金白銀,那時憧憬大牛市不遲。當然,在一些行業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産業升級的跡象。

  從證券到信貸,從收入分配到實體企業,所有的行業都需要二次改革、需要創新,需要建立基礎工程為經濟的二次騰飛做好準備。所幸的是,我們雖然無法了解具體的變遷,卻終於了解大致的方向,不會偏差得太遠。市場本身的力量,可貴的信仰,加上社會糾偏機制,會引領我們走出峽谷。

熱詞:

  • 姜太公釣魚臺
  • 經濟增速
  • 經濟與社會
  • 規模以上工業
  • 紅利
  • 經濟社會
  • 房地産
  • 中國發展
  • 中國改革開放
  • 行政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