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糾錯】
新華網太原3月20日電(記者梁曉飛)“光蓋這兩個大棚就花了18萬塊,沒有保險心裏總不踏實。”39歲的陳建生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東呼延村的一名返鄉農民,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蔬菜大棚裏忙活著。
“其實我也是新手,以前從沒下過地。”陳建生告訴記者,他17歲就到城裏打工去了,後來還開了家小飯店,直到去年回家時看見鄰村的蔬菜大棚辦得不錯,幹好了一年也能賺個十來萬。兩口子一合計,就用攢下的錢建了兩座大棚。
可大棚建好後,陳建生的心病卻來了:“建大棚的錢都能買輛小汽車了,萬一有個颳風下雨的,我們這靠天吃飯的營生損失可就大了。誰能給我的大棚上份保險呢?”
陳建生説,他曾到當地的各家保險公司諮詢過,在工作人員給他看的業務範圍裏,根本找不到屬於自己大棚的險種。保險公司給他的解釋是,自然災害對設施農業造成的損失不在當地保險賠付範圍內,可他要保的恰恰就是這種天災。
與陳建生一樣擔憂的還有北合索村村主任段醜亭,陳建生的大棚就建在他們村。為搞好“一村一品”,帶領農民走上致富的路子,從2010年前,段醜亭發動村民建起了860畝大棚,今年的規模還要達到1000畝。
“大棚的規模上來了,效益也不錯,村民人均純收入從3200元達到了現在的8000元,就是抗風險能力還不強。”段醜亭説,很多大棚都是從信用社貸款建起來的,去年冬天的大雪著實讓大家虛驚了一場。
段醜亭介紹説,兩年來,各級地方政府已經給他們的大棚辦了不少實事,提供了200千伏的變壓器,還幫忙打了兩眼水井。“除了幫老百姓掌握農業科技、加強田間管理外,要是能給大棚上個保險就更有底氣了。”
據陳建生了解,山西的部分縣市和其他一些省份已經出臺了針對設施農業的保險。此前,山西省保監局也表示將結合各地“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發展規劃,拓寬涉農保險領域和覆蓋區域,力爭推出3到5個區域特色農險新險種。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時節,陳建生盼望著自家的大棚能上一份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