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網購奢侈品維權遭遇三重門 品牌方對打假冷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9日 11: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品牌方對“打假”冷漠,平均每50家裏才有一家願意打假

  原價上萬元的商品,在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只賣2折,而且還標識是“正品行貨”,網上真能掉餡餅?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商品不僅沒有品牌方的授權,其中不少可能是所謂的“A貨”,或者就是赤裸裸的假貨。

  網購奢侈品“亂花漸欲迷人眼”

  從事金融行業的王娜打算給自己和先生買份結婚紀念日禮物。“聽朋友説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價格便宜一點,結果到走秀網一看,發現自己看中的同款巴寶莉經典情侶對表,專賣店售價近萬元,網站售價僅為2000元左右。”

  事實上,除了專營“跳樓價”奢侈品的“專業”網站外,不少大型電商網站也介入了奢侈品銷售,這些“航空母艦級”電商網站上銷售的奢侈品價格也同樣誘人。

  在京東網站上,記者看到,一款施華洛世奇愛心型的鏈墜售價880元,而在北京西單的專賣店裏,這款鏈墜的售價為1300元,網上售價為專賣店定價的7折不到。

  價格看起來如此誘人的奢侈品在第三方網站上網購真的安心嗎?這些“奢侈品”的來源又如何?

  事實上,即使是京東這樣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也多次被品牌商稱“並未授權”,“保留對其行使法律手段的權利”。而廣受關注的全球網絡團購業鼻祖美國Groupon在華合資網站高朋網涉嫌銷售假天梭表事件,也最終以高朋網承認合作商家提供虛假代理資質信息,並表示對消費者提供賠償告終。

  施華洛世奇、古馳等品牌均表示,並沒有與京東等網站合作。與此類似,瑞表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該公司為TISSOT(天梭)手錶在中國內地的唯一授權進口商和總經銷商,負責天梭表在中國的相關業務,並沒有在噹噹等電子商務網站上銷售品牌産品。

  天梭相關負責人同時對記者表示,此前消費者從高朋網團購買到的天梭手錶經公司鑒定均為假貨。高朋網也證實,經核實發現合作商家--天津市金三商貿有限公司向其提供了虛假的代理資質信息,網站除了先行為所有參與此次天梭表團購的消費者提供全額退款之外,還提供200元現金賠償。

  業內人士指出,電商網站的奢侈品來源,如同高朋網站一般公然售假有之,更多的還是“平行進口”或者是“海外代購”渠道的産品,此外,也有品牌方“試水”授權第三方網站銷售。

  和堅持不予第三方網站授權的國際一線品牌不同的是,另一些走“親民化”路線的奢侈品品牌則在試圖通過自建或者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提供授權産品,將品牌擴展到專賣店不能到達的三四線城市。

  誰來解開網購奢侈品維權“三重門”?

  品牌方“神龍見首不見尾”,鑒定無門;專賣店“只認小票不認貨”,保修不易;“付出多,收穫少”,訴訟困難——網購奢侈品維權遭遇“三重門”。專家建議,破解維權難,需消費者、被侵權品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打出“組合拳”。

  【一重門】鑒定難,品牌方“神龍見首不見尾”

  記者調查了解到,和巴寶莉一樣,古馳、愛馬仕、倩碧等奢侈品品牌專櫃並不提供鑒定服務。

  業內人士介紹,由於市面上像天梭這樣對侵權銷售主動“出擊”的品牌尚是“鳳毛麟角”,幾乎極少有奢侈品品牌願意為消費者提供真假鑒定,而願意以品牌方身份出面和網站進行交涉並願意出具證明為消費者求償提供幫助的更是少之又少。

  無論是皮具、配件還是化粧品、香水,消費者接觸品牌的主要方式——專賣店或者專櫃,其實並不提供真假鑒定服務。而品牌旗下的專屬鑒定中心往往是“藏在深閨人未知”,即使是在中國區的官網上也沒有公開的聯絡方式。

  品牌方對“打假”的冷漠,用“網絡打假團”創始人黃相如的話來説:“兩年來接洽的幾百家企業,平均每50家裏才有一家願意打假。”

  【二重門】保修難,專賣店“只認小票不認貨”

  在美國留學的張凱悅説:“我在香港品牌授權的鐘錶行購買的某品牌手錶要維修,拿著小票去這一品牌的專賣店,專櫃居然告訴我只接受內地購買的手錶,不願幫我提供服務。”

  事實上,由於奢侈品牌奉行“只認小票不認貨”的政策,沒有專賣店開具的購物小票,即使是在專賣店購買的正品也免談維修和保養。

  【三重門】訴訟難,“付出多,收穫少”

  源於網絡交易的“異地性”的“訴訟難”,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産權學院教授何敏指出,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誰主張,誰舉證”,網購維權往往需要公證購買假貨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昂貴而漫長”。

  同時,消費者在整個法律流程中“付出多,收穫少”。專家分析指出,受侵害方起訴的過程繁瑣,時間長,得到的回報卻往往不大,因而使不少受侵害者無奈放棄維權。

  【專家建言】破解維權難,需消費者、被侵權品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

  “消費者應提高自己的保護意識,當然也不能知假買假,為虎作倀。”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説。

  “對於不少國際大品牌來説,他們對於中國消費者權益的重視程度,遠遠趕不上他們對於中國消費者錢包的重視程度。”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吳冬指出,國際品牌的門店遍佈全球,其售後服務的標準應當是統一的,而不是多重的。“不能因為購買地點的不同,讓消費者遭受區別對待。”

  更重要的還在於網站的監管。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劉春泉建議,借鑒國外的經驗,必須對不誠信企業提高處罰力度,增加企業的違法成本,加大法律的威懾力。(據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熱詞:

  • 奢侈品
  • 打假
  • 三重門
  • 網購
  • 奢侈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