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海關總署日前公佈的統計公告顯示,2月份中國貿易逆差高達314.9億美元,創下了10年來我國單月最大貿易逆差額。
對此逆差因素,海關總署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去年2月受春節長假影響導致基數偏低,致使今年2月進出口名義同比增速較快。經過季節調整後,出口和進口的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4%和9.4%。雖然出口僅增長4%,但是在當前混亂的國際貿易秩序下,尤其是歐債危機持續的影響下,這個增速顯然沒有此前預期的這麼悲觀,而且隨著歐債解決進程的緩慢推進以及美國經濟復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實現既定的增長目標壓力不算大。因此當前的這個逆差只是進一步體現出了中國在加大內需政策上的加快,從而促使貿易結構更加均衡。
可以看到,為了進一步緩解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市場的影響,去年以來,我們的外貿進出口結構有了一些明顯變化。在對外經貿政策上調整最大的就是外貿進出口政策的基調,首次提升了進口在貿易政策中的權重。最明顯的是進口關稅調整,從2012年1月1日起,對包括原油在內的730多種商品大幅度減稅,實施平均4.4%的低稅率,比“最惠國稅率”還要低,這都標誌著外貿戰略與政策轉換的降臨。
可以看到,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實力的提升以及外貿進出口規模的擴張,貿易模式和結構也迎來了一個轉型的時期。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需求不濟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加快內需轉型的發展戰略,即由原來以出口、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以消費、投資、出口的“三駕馬車”協調均衡發展轉變,從而為今後中國實現以消費為主的內需增長模式轉變提供基礎。
在推動國內需求的投資政策方面,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修訂的新版《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於今年1月30日正式實施,總體上看,該目錄儘管突出了外資引入與産業調整的關係,但相比舊版對外資更為包容,首先強調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值得注意的是,據有關信息顯示,從2月開始,有關外資並購中國工業企業的政策信號開始明顯改變。工信部部級領導率領相關司局輾轉全國各地圍繞“工業轉型升級”進行專題調研,其中,進一步擴大工業對外開放是一個重要議題。由此可見,隨著中國外貿形勢的轉變,進一步推動國內市場的需求發展,不僅僅是在原材料等進口方面有了明顯的政策轉型,而且在國外資本的引進上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化,這些政策都為保持當前的外貿進出口發展提供了基礎。
因此,當前最大的單月貿易逆差只是一個戰略轉型的信號,會進一步促進中國外貿結構的均衡發展。周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