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現在總説創新,創新是對的,但創新了企業並不一定就能發展好,柯達我跟他談判了3年,有一萬多項專利,你能説他沒有創新?所以創新要知道為什麼。”李榮融委員曾經是國有企業的帶隊人,幾年前他的一句話都可能會令市場震動,也正因為如此,過去的他不可能在公眾場合説這樣的話。
躋身全國政協委員是精英的象徵,他可能是某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某家大型銀行的行長或者是某個部委的前任部長。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內,因為是領導,他們往往有著簇擁的下屬,守著各種各樣的約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所在組織的方向和態度,在某種意義上説,他是符號化的。
但在“兩會”期間,這種符號化的意義被委員的身份沖淡了許些,委員們作為一個個精英個體的性情被逐步展現。
在這裡你能夠看到前國家糧食局的局長和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因為退耕還林的某個觀點爭論不休;你可以聽到招商銀行行長怎麼樣正面回應永正裁縫店集團董事長關於小企業融資難訴苦;你甚至能夠觀察到,某個委員在面對自己不熟悉領域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強烈好奇心。
沒有了秘書、下屬的團團“保護”,沒有了八股文式的官方發言,在政協的舞臺上,這些平日難得一見的領導展現給大家的是更多個性化的內容。
可以説,政協委員們都是各行各業最成功的代表,參加“兩會”,參政議政的目的是給政府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只有站在一個具有智慧的個體的身份上,他們才能夠用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深厚的行業履歷來審視這個國家的細節,進行個性化的深入思考,給出有價值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