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理財週報記者劉夢/文
混跡于魚龍混雜的股市,總會不經意間“濕鞋”。
當興全遭遇兩隻“黑天鵝”,匯添富踩中“華蘭生物”;
當華夏和華商遭遇業績過山車。
這些投研過失該由誰來買單?
公司們的態度是:“未觸及底線,只反思不問責。”
持有人或許應該思考,
那些敢於問責,跌倒爬起的公司,才真正值得信任。
曾經有投資總監抱怨説,我最怕和記者聊投資了。投對了還好,説你成功配置。投錯了,就説你在賭博。
確實,當你資金量大了,總難免踩到一兩個地雷,沾上一兩隻披著牛皮的熊。
我們也相信,每一個合格的資産管理人,每一位優秀的基金經理,一定都非常希望自己管理的基金為持有人帶來收益的。
只是,在風格多變的市場中,在愈發浮躁的爭奪戰中,總有人不小心陷入極端的誤區。甚至帶領一整個研究、投資團隊,變得浮躁、激進、好賭。所有剛剛萌生的成長性,所有還未成型的概念,都可以成為一個巨大的賭注。
於是有了失誤,各種失誤。又衍生出各種羅生門。
失誤成了疫苗的問題,成了上市公司的問題,成了董事長的問題,成了時機的問題,甚至只是交易下單的問題。
其實,錯並不可恥。誰能保證100億規模的基金在10年的維度裏一隻熊股都沒踩中,或者,永遠排在業績前十榜單上?那些大度的管理層,甚至允許基金經理、研究員們在一定程度上犯錯,並從中成長。因而,更重要的並不是去宣判失誤與否,而是你如何去面對投研的失誤。
如大成。在對投研團隊定調,風控、投研無需擔責的消息出來後,全世界都驚奇地打出疑問號,大成卻依舊一如既往地沉默。那4000萬股票,那眾多持有人的討伐,似乎都只是過眼雲煙。有人説,大成有什麼好操心的,人家在重啤還小賺了一筆呢。
如華夏。去年整體業績平庸,中游成績令人大跌眼鏡,范勇宏臉色難堪。為此,華夏旗下9隻基金十幾次進行人員調動,新任副總劉文動退出三隻基金的管理。
如興業全球。連接遭遇雙匯發展、紫鑫藥業兩隻“黑天鵝”,但其頂住輿論的巨大壓力,依然堅持追加倉位。而後,用績效考核評判基金經理的工作。
如匯添富。在被質疑高倉位持有華蘭生物後,迅速大面積減持,勉強保住戰果。
如華商。在出現2010年及2011年規模業績過山車後,在踩中中恒集團這顆地雷後,公司內部進行“深入徹底的溝通和討論”,而後,對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考核機制進行微調。
但是,當你作為一個持有人,面對一個不認錯不問責的機構,面對一個以自我的利益而不是以持有人利益為重的機構時,你還放心把血汗錢交給它管嗎?
我們始終相信,一個機構的氣質,決定了它可以成就多大的未來。
事情總會過去,事情總要過去。那些跌倒而站起的機構們,那些敢於問責而認罰的管理人們,希望你們走得更遠。